M6·米乐(China)官方网站

400-123-4567

【向人民汇报 请人民阅卷】参加目标责任考核单位(74家)“mile米乐m6”

【向人民汇报 请人民阅卷】参加目标责任考核单位(74家)市纪委监委机关  一、大力加强政治监督,助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

免费询价

24小时免费质询电话400-123-4567

  • 产品详情
本文摘要:【向人民汇报 请人民阅卷】参加目标责任考核单位(74家)

市纪委监委机关

  一、大力加强政治监督,助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

【向人民汇报 请人民阅卷】参加目标责任考核单位(74家)

市纪委监委机关

  一、大力加强政治监督,助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协助市委制定加强政治监督实施意见,紧盯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建立“清单落实+派驻跟进”监督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纪律保障。

  二、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保障晋城交好“三张优秀答卷”。突出监督疫情防控指令执行,共下发整改建议101份,问责党组织24个,处理处分315人。围绕交好“三张优秀答卷”,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00件、处理444人、处分145人。

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共下发整改建议书92份,处理7人。全市共查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数193件,处理322人,其中处分121人。

  三、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有形覆盖”“有效覆盖”有机统一。出台《国有企业境外腐败治理工作协调机制工作规则》,开展“一人多证”专项治理,我市2名在逃失踪人员成功追回。

深化派驻机构改革,6家市管企业增设监察专员,1家金融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

  四、一体推进“三不”,标本兼治综合效能充分发挥。严肃查处一批重大腐败案件,共有7人主动投案。

深化以案促改,推动市直单位建立390余项重点领域制度。研究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宣传教育工作方案,不断夯实廉洁从政思想防线。

  五、探索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持续净化全市政治生态。研究制定《晋城市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办法》,持续净化全市政治生态。

严厉打击诬告陷害,强化对贴牌挂名、无实质内容信访举报进行甄别研判,直接了结65件次,为33名受到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六、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以硬监督提升晋城创新生态软实力。制定《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创新生态的意见》,重拳整治群众最反感、市场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作风问题,共发现涉企问题线索102件,立案48件,组织处理85人,党纪政务处分59人。

  七、坚守政治巡察定位,充分彰显巡察利剑作用。

开展市委第十轮、第十一轮巡察,对市县两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宣传、统战、政法部门进行提级联动交叉巡察,对光伏产业责任部门党组织、“双违”问题责任部门党组织开展机动式巡察,发现问题448个,移交问题线索58件,立案16件,党纪政务处分16人,移送司法1人。

  八、高质量推进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新建和修订制度82项,形成程序严密、配套完善、顺畅有序、高效廉洁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九、从严从实监督管理干部,锻造“五个过硬”纪检监察铁军。

制定《市纪委监委及其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实施办法》《纪检监察干部“八小时外”负面清单》,通报7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典型案件,坚决用铁的纪律严防“灯下黑”。

  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做好双拥工作、创文联点共建等工作,涵养忠诚干净担当干事文化。

市委办公室

  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开展“五型机关”创建。

认真落实市委党建“四句话”要求,以创建“五型机关”为抓手,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不断助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二、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优质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有关应急值守、会议文电、调研安排、信息报送等工作,荣获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奖励集体一等功。

  三、发挥以文辅政,为市委决策提供高质量服务。完成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七届九次全会、郑州招商大会、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会议及市委常委会、领导活动调研等文字材料起草任务,总文字量达200余万字。

  四、高效办文办会,高标准服务保障市委运转。文件运转规范快捷、会务调研务实高效,全年办理领导批示件近900件次,召开会议、组织调研等近200场次。

坚决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严把会议审批关、文件审核关,会风文风进一步改善。

  五、创新督查机制,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持续创新“4471”工作法,打造“四支专兼职督查队伍”抓落实,通过督考一体、督媒结合、督培同步、督创相融、督落并重,五督并举形成党政一体化大督查格局。

牵头开展大型决策督查10余次,完成各类业务督查督办事项275批/次,形成督查报告288期,向市委报送督查问题527个,提出工作建议489条。

  六、加强信息报送,全面反映我市工作动态和成果。牢牢把握党委系统信息主渠道作用,编发《晋城信息》207期、《每日要情》等463期;办理省委社情民意转办件79条,领导批示48件。

首次成为中办信息直报点,全省信息采用排名位列第5。

  七、做好机要保密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保护国家秘密。提升密码通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安全高效办理电报4000余份。强化保密监管效能,推进“三大管理”升级,建成保密教育培训基地,规范涉密人员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八、推进专项工作,主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全面做好党内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积极推动全市重点单位、部门完成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整理利用,进一步强化服务大局职能。

  九、深化人事改革,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

创新实施“一票双考两负责”考评机制,注重考核公平公正,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人与考事、知事与用人有机统一,树立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

  十、加强文化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机关文化建设为抓手,丰富各类活动载体,营造浓厚人文氛围,在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助残救灾中积极贡献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

  一、扛起人大担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胜利。第一时间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布公开信,提出疫情防控十条举措,选派30名党员干部参与晋城高速东口、“万人入户、千人入企”服务等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复工稳产满产。

  二、落实省委要求,高标准按时圆满召开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

以主会场+分会场“一主六分”的形式组织召开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完成审议、决议和选举任务。

  三、立足全市大局,积极配合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专题调研县乡人大建设情况,代市委起草《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

  四、科学民主依法,高质量立法、促进良法善治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全省率先制定《晋城市养老服务条例》,制定《晋城市电动车管理条例》《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五、紧扣服务中心,全力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聚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政府建设、“放管服效”改革等开展专题调研、审议报告、专题询问、提出建议,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六、贯彻省委部署,凸显重大事项决定的力度和成效。作出清明节期间全面禁止野外祭祀用火、全力推动文明祭祀的决定;批准预算调整,加强对债务资金合理使用情况的监督。

  七、不断规范程序,实现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免高度统一。完善形成“3+6”人事任免工作机制,先后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5人次,补选市人大代表22人。

  八、提升平台载体,着力构建代表以“三者有机统一”发挥主体作用的新范式。开展“联络站规范运行提升年”活动,在全省地级市首家建立并开通网上代表联络站建设。把代表建议办理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督促338件代表建议得到有效办理。

  九、发挥职能作用,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坚持“两条战线”,聚焦六位一体协同推进,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党支部、驻机关纪检监察组、党员干部“五力齐发”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人大力量。

  十、突出强基固本,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常委会机关建设。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推进“十型机关”建设;依法编修《晋城市人大志》,率先首批建成“节约型”机关。

市政府办公室

  一、参谋辅政精准发力。深入开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调研活动,服务保障市政府领导开展各类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严把政策关、文字关,高标准、高质量地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汇报材料等各类文稿。

  二、综合协调周密高效。充分发挥市政府运转中枢作用,加强各级各方面工作统筹,圆满完成2020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全省城市工作会议、郑州招商大会、深圳光博会等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服务。

  三、服务保障严谨有序。

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加强公文审核管理,建立文稿第一责任人责任制、综合把关机制和多级审核机制。狠抓市政府会议议定事项“四本台账”落实落细,完善市政府常务会、党组会、办公会相关制度,形成成熟完善的市政府会议工作制度和程序。

  四、督查督办扎实有效。在全省率先出台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交办事项办理制度,规范办理流程,加强对转办事项的办理及考核评价。

与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建立了重点事项联合督办机制,对环保及安全生产突出问题联合督查,挂牌督办。

  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牵头抓好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工作,参加营商环境国家评价。协调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研究,在全省率先出台逆周期调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双13条”政策,营商环境在全省领先。

  六、政务公开及时规范。召开全市政务公开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推进会,制定和完善政务公开各项制度,认真做好政策性文件解读与多渠道发布工作,多样化解读比例达100%,在非政府网站发布政策解读总量达100%,超过省定目标。

  七、党建品牌深入人心。

重点开展“我要上党课”“党建+主题实践”“党建共建”“最美共产党员”评比表彰等活动,努力在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中树亮品牌、形成示范。

  八、文明创建结出硕果。全力以赴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任务,组织机关干部深入西街办事处北大街社区开展“联点共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600余人次,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九、队伍素质更加过硬。深入开展“两学一讲”讲课活动、“书香致远”读书活动。严格执行“6S工作法”,组织“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研讨交流,引导全办党员干部严谨细致、规范高效,提升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

  十、脱贫帮扶完满收官。完成南阳村基础设施提升及红色旅游设施改造工程,建成小杂粮加工厂和1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帮助代销农副产品11万余元,南阳村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提升至1349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至46万元。

市政协机关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晋城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

按照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完善协商体系,健全协商机制,丰富协商形式,“专”出质量、“专”出特色、“专”出水平,全面提升我市政协协商议政质量。

  二、召开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采用“主会场+分会场”视频会议模式,组织委员进行协商讨论、议政建言。

  三、召开政协常委会议开展专题协商。

围绕我市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等课题开展专题协商,提出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召开专题议政会议开展对口协商。围绕我市交通体系建设、生猪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等课题开展对口协商,促进各项民生事业健康发展。

  五、组织委员开展专项视察监督。

围绕打造创新生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强化民主监督,推动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六、认真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坚持履职为民理念,组织委员和各党派团体撰写提案492件,经审查立案442件,已全部办理落实。编发《晋城社情民意》100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03条。

  七、加大政协宣传工作力度。与市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开办三档议政栏目,共开办《政协之声》48期、《委员建言》26期、《政协话民生》24期,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八、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动员政协委员踊跃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积极开展各种捐助活动。选调机关党员干部奔赴企业、农村、社区、高速路口等地开展防控工作。

组织委员围绕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开展协商议政活动。

  九、加强对外联系交流。

协助市委市政府举办晋城市丹河新城暨重点产业项目招商推介大会、2020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积极宣传我市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大力推介我市营商环境。

  十、大力推进法治建设。注重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修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提案工作规定》,出台《政协晋城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等,努力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打造“融支部”,实现党建业务双提升。坚持思想融合、组织融合、工作融合、考核融合,先后被确定为“加强党的组织领导”等四项省、市级党建工作创新示范点。

  二、创新审判监督管理,持续提升审判质效。健全完善“两级三评互动”式案件评查,一审判决案件发回重审率从上年的1.20%降至0.58%,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三、强力推进“六清”行动,重拳打击黑恶犯罪。对程长富、刘洋屹等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势力依法惩处,黑恶案件结案率100%。向纪委监委移送保护伞线索48条,向重点领域发送司法建议335份,建议回复率95%以上。

  四、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加强人权司法保障。采取出台实施办法、创新送达模式等举措,实现刑事案件律师参与率和案件质量的双提升。刑事一审案件律师参与率达97%以上,案件发回重审及改判率下降了近8%。

  五、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落实破产审判繁简分流,实现破产案件审理提速增效。晋邦大酒店破产案件取得实质性进展,长期闲置的土地和房产以3.729亿元价格得到成功处置和盘活。

  六、多元化解行政争议,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连续三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联合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制定《关于建立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晋城长治“两府两院”座谈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5%。

  七、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提高执行工作水平。

首次发布《执行工作白皮书》,在全省率先开通运行不动产登记司法查控专线,开展“春雷行动”“秋季风暴”等专项执行行动,全市法院执行质效指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八、全面推进一站式建设,诉前鉴定高效便捷。

推动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多元解纷大格局,强化立案登记制、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九、严厉打击虚假诉讼,持续治理诉讼生态。依法对27名虚假诉讼当事人作出罚款处罚,对3人追究刑事责任,在全省率先建立虚假诉讼名单公开制度。

  十、打造融媒传播矩阵,擦亮法治宣教品牌。着力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用法治力量引导人民群众向上向善。

市人民检察院

  一、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再次被省文明委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阳城县检察院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

  二、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率先在全省检察机关完成“积案清零”攻坚行动任务,全市两级检察机关继续保持无审判机关改变案件定性的专项斗争战果。

  三、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均为100%;全面推行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救助工作机制,在城区和阳城县建成2家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救助中心;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院均办理数量排名全省第一。

  四、全力打赢检察环节疫情防控阻击战。

建立涉疫情刑事犯罪快速预警反应机制,办理我省作出判决的首起涉疫情经济犯罪案件。

  五、服务保障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3件案件入选全省检察机关第一批经济金融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和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十个一”专项活动十大典型案例。

  六、反映刑事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的刑事案件“案-件比”全省最低。

积极探索完善“捕诉一体”办案机制,以严格案件审核把关减少案件流转,我市检察机关刑事案件“案-件比”连续16个月全省最低,排名第一。

  七、持续加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力度。全市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案件、人数比例分别排名全省第二、第三,提出确定型量刑建议比率排名全省第一,确定型量刑建议采纳率排名全省第二。

  八、公益诉讼案件院均办理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切实加大“4+1”法律赋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积极稳妥探索办理新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九、以改革创新激发检察活力。

持续开展“法律文书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检察法律文书“小切口”实现办案质效提升“大作为”。

  十、检察队伍自身素质实现新提升。

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三融三合 助力法律监督”党建工作品牌;强化管党治党、管检治检政治责任,全市检察机关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

市委组织部

  一、持续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全省率先推出“太行云课堂”线上学习品牌,举办8期网络直播课程,线上参学589万人次,受到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好评。

  二、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树亮品牌,全面达标”专项行动,区分不同党建领域加强分类指导,精心打造100个示范点,有效带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三、拓展基层党建融合发展路径,深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城乡联建“四联并进”党组织优化设置模式,促进政策、人才、资金、产业、信息等要素更好向农村流动融合,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贫困村全部清零,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1.4%。

  四、持续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市财政列支全市党建工作经费2853.87万元,乡镇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分别达到121万元、14万元,“两委”主干和“一肩挑”报酬分别达到3.85万元、4.25万元,农村副职报酬平均达到9400元。

  五、出台《晋城市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评价办法》,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考准考实干部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方面的政治素质综合表现,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

  六、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行动,分2批共选派25名干部到乡镇吃劲岗位任职历练;非定向公开推选优秀年轻干部19名,40岁以下年轻处级干部占比提高到7.16%。

  七、坚持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让职数流转最快、让政策普惠面拓展最广、让激励作用发挥最大”,先后晋升二级巡视员21人和一、二级调研员104人次,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八、大力推动落实市委两项“人才新政”,先后为全市事业单位引进8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市县两级落实各类人才生活补贴、技能提升奖励和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创业担保贷款等6300余万元;开展人才宣传服务月活动,梳理编制人才政策、人才服务事项“两清单”,打通人才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将10名防疫一线医护人才纳入市委联系专家范围。

  九、坚持党建引领抗疫,全市共组建临时党支部200多个、各类党员志愿服务队和突击队3000多支,全市15万名党员自愿捐款累计近3000万元,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连续成功创建2018-2019年省级文明单位、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为全省组织系统唯一一家。

市委宣传部

  一、做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的制度机制20余项,构建涵盖各个环节的制度架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抗疫宣传发强音。举办新闻发布会50场,各媒体推送相关报道4.01万条。

组建三支队伍、搭建四大平台,畅通网上网下沟通渠道。

  三、文化文艺展现新高度。

上党梆子《沁岭花开》《申纪兰》分别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和全国舞台艺术重点主题创作计划,《太行娘亲》亮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展播,《三关排宴》参加江苏昆山“百戏盛典”展演,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入选我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名单。

  四、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六县党委全部成立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并有效开展工作,84个乡镇党组织全部配备党委宣传委员,1552个行政村和170个社区1722个党组织全部配备由支委委员或党员担任的宣传员。

  五、媒体融合建设不断强化。六县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拆墙并灶、整体转迁、档案管理、竞聘上岗等方式,着力建设主流舆论阵地。

  六、文化创意产业绽放活力。实施网络招聘、企业推介、直播带货三大行动,为全市46家文化企业提供发展支持。举办首届“晋城古堡”主题影视文创大赛、第二届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赛,42个影视作品、百余家文创企业积极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全市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活力。

  七、成风化人呈现新气象。积极推进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融十连十创”主题实践活动,14家单位获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牵头制定《晋城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若干措施》,组织开展了“我为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做贡献”主题征文和“我为转型发展做贡献”演讲比赛活动。

  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应用更加广泛。

全市学员总数达30.9万,学员参与度、人均积分位于全省第一。全国学习平台共刊播我市信息54条,山西学习平台共刊播1632条稿件。

  九、文化惠民提质提档。市县两级送戏送演出860场;建成文化大院12个,开展文化活动100场;培育文化乡贤89名,开展乡贤讲堂840期;累计发放惠民文化消费电子优惠券40.79万元;建成1个数字农家书屋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6个县级平台、84个村级试点数字农家书屋。

  十、理论宣讲深入人心。持续开展“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两转三讲”活动100余场,受众500万人次。着力打造“晋城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新品云宣讲”品牌,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宣讲5000余场,覆盖280万人次。

市委统战部

  一、学习研讨,凝聚共识“零距离”。

举办党外后备干部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班、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等各类培训7次,近500人参加。组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各类交流研讨4次,切实加强对统一战线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

  二、支持引导,壮大队伍“零死角”。

成立全市统一战线智库,配齐配强各乡统战委员,健全宗教执法主体,在部分县行政村开展“宗教协管员”试点。

  三、搭建平台,服务民企“零障碍”。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贯彻落实省委支持民营经济“30条”情况问卷大调查。深入14家商会进行调研,收集民营企业诉求反映95条次,和23家市直部门进行“一对一”协商解决。

依托12345热线平台开通服务民营企业专线。

  四、深入调研,解决问题“零盲区”。

建立班子成员包联县责任制,深入民主党派机关、宗教活动场所、民营企业和商会等开展调研、解决问题。

  五、持续发力,参与扶贫“零缺失”。

深化“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227家民营企业参与帮扶贫困村590个,扶贫项目资金达9927万元。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双百工程”,全市民营企业及商会开展助力“爱心超市”捐赠活动,累计捐赠106万元。

  六、五联共建,助力创文“零时差”。

对创文工作进行“联点共建、联企共建、联党共建、联教共建、联侨共建”五联共建安排部署。班子成员深入联点社区进行督促检查,共整改完善问题事项5大类27项。举办9场“共话晋城情、共筑文明城”2020年晋城市民营企业与文明同行系列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6场;举行“凝聚全市侨界力量 助推全市文明创建”文明志愿活动。

  七、聚焦重点,抗疫防患“零疏漏”。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各党派捐款捐物400余万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捐资198.7万元,669家民营企业、商会捐款捐物总计5647.1万元,宗教界募集善款94.7437万元。

对申请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保证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稳定。

  八、围绕中心,服务转型“零缺位”。

发布《丹河新城民营企业家投资倡议书》,组织120多家重点民营企业、商会代表参加丹河新城民企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促成加拿大环球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上成功签约丹河桃花源康养小镇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引导浩翔控股、华洋集团、合聚集团和市建筑装饰协会等在丹河新城投资。

  九、广泛宣传,树立形象“零起点”。建立晋城统战微信公众号,宣传统战政策、反映统战动态、交流统战经验、展示统战风采。在全市创建“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党建品牌。

  十、建章立制,夯实基础“零衔接”。制定施行《中共晋城市委统战部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涉及机关运行的19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清单制、台账制、督查制、考核制”推进工作落实。

市委政法委

  一、维护政治安全守底线。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工作体制机制,依法严密防范打击邪教组织,统筹推进反恐防暴、反奸防谍等工作,突出重大活动安保工作,筑牢了首都“护城河”的东南屏障。

  二、凝聚政法力量战疫情。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维护大局稳定,组织政法系统开展常态化防控,依法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动员政法机关党员干部、群防群治力量下沉社区、进驻网格,参与一线抗疫、卡口值勤。

  三、坚持围绕大局优服务。聚焦市委“五个三”战略部署,落实政法机关服务保障40条,组织开展依法严厉打击重点工程项目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开展政法干部包联重点工程项目,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着力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决胜扫黑除恶扬正气。

部署开展“五战攻坚”,打响扫黑除恶收官之战。专项斗争以来,全市累计打掉120个涉黑涉恶犯罪团伙。全国抽样调查,我市人民群众对专项斗争成效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二,扫黑除恶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五、创建“三零”单位夯基础。

将“三零”单位创建作为抓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市46210个主体参与创建。深化摸排整治,集中解决群众身边因信访、事故、案件引发的突出问题,积极打造“枫桥经验”的晋城模式。

  六、开启市域试点蹚新路。

以入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双轮”驱动,探索推进“五联共建”工作模式。2020年12月,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暨“雪亮工程”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晋城经验作大会交流发言。

  七、推动平安建设上台阶。

组建平安晋城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各领域平安创建。推动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加强特殊人群教育帮扶管控和心理疏导服务,我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九连冠。

  八、深化依法治市见成效。

坚持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为抓手,统筹推进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体制机制持续完善。高标准建成全省首家市级综合性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引领熏陶作用充分发挥。

  九、聚焦贯彻《条例》强担当。

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为主线,建立健全政法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保障乡镇政法委员履职尽责,夯实了政法工作的基础。

  十、突出党建引领铸铁军。持续强化政法机关党的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扎实开展“强化担当落实、践行‘两个维护’”警示教育,深入开展“端正执法司法理念、改进执法司法作风”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全市政法系统政治轮训,全面提升政法队伍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市委政研室

  一、党建引领政研改革呈现“新气象”。

认真践行市委党建“四句话”要求,高效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指示批示20余项,筹划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8次,审议重大改革方案和文件12项。

  二、压实改革责任构建“新体系”。出台“两清单一要点”,《2020年重大改革任务清单》《2020年先行先试改革清单》《市委深改委2020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细化128项改革任务到部门、到科室、到科长。

  三、逐月跟踪督查建立“新机制”。聚焦“4+2”省考指标和“16+4”清单,向市委呈报督查报告,逐月跟踪,下发反馈意见书或整改提示函,督改革进度、查整改结果。

  四、电视问政抓落实营造“新氛围”。聚焦重大改革、重点工程,年初“向人民承诺”8期、年中“向人民汇报”20期,年底通过“向人民汇报、请人民阅卷”和太行日报平台,展示最满意工作,推动改革任务落实。

  五、实施“第三方评估”推出“新举措”。

对2019年出台实施的户籍、土地两项改革政策和15项配套政策进行效果评估,检验改革成效,推动改革提质增效。

  六、以文辅政发挥作用展现“新作为”。起草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责任清单》等重要文件。创新“改革智库”机制流程,面向全省征集“转型蹚新路”5个重大课题。

  七、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实现“新突破”。围绕打造创新生态小气候、科技重塑性等改革,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提出改革建议。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换道赛跑,牵头谋划组建晋城市大文旅产业联盟,专班推进,推动“大文旅”产业做强做大。

  八、创优政研改革平台打造“新品牌”。办好《晋城工作》刊物、《改革信息》《决策参考》、“晋城政研改革”网站和“晋城改革之声”公众号等平台,丹河新城、营商环境、“四块地”改革等多篇文稿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九、聚焦转型蹚路调查研究取得“新成果”。

围绕5G建设、“四块地”改革、营商环境等重大课题,完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编辑出版《在求索中蹚新路—晋城市2020年县处级干部优秀调研成果集》。

  十、提升队伍素质能力焕发“新活力”。

创新开设“素质小讲堂”,讲方针政策、讲法律法规、讲业务工作,现场点评,激励鞭策,提升干部会写、会说、会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市教育局

  一、率先在全省出台《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实施方案》,设立学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励,教师地位待遇大幅提高。

  二、出台《建设普通高中教育强市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教育强市工程。实施“育人质量提优、办学条件提质、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治理提效”四大工程,扩大我市教育比较优势。

  三、22名优秀学子踏入清华北大。二本以上达线率88.52%。

全省前50名我市19人,占18%;全省前100名我市43人,占20%。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四、教育重点工程全部提前超额完成。全力推进10所新改建幼儿园和41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改造,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任务。建设普惠性幼儿园16所,29所城镇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完成率100%,累计撤并中小学和教学点77个。

  五、“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实施。指导协调各县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出台《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建设,顺利完成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583所学校13867名教师参与竞聘。

  六、高分通过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位列全国第8位。晋城二中、实验小学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七、疫情防控战取得胜利,大中小学教学秩序恢复正常。精心安排“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播出2季78期“名师讲堂”,观看人数达1000万人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及开学工作,从3月25日到6月2日,各学段、各年级分期分批开学,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实现了校园“零疫情”“零感染”。

  八、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小学安防提升工程顺利完成,师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全市890所学校全部安装一键报警装置、配备专职保安,校园安防提升工程项目100%高标准完成。

  九、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落实,教育扶贫任务圆满交账。建立“双线四层”控辍保学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确保一分不少、一个不落。

  十、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华科学院转设加速推进,丹河教育园区雏形初现,晋城开放大学挂牌成立,中部六省高中教育联盟组建启动,智慧教育建设提速提质。

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一、稳妥有序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对市直现有事业单位进行重塑重构和功能再造,事业机构精简率达到58%,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了活力。

  二、进一步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持续精简审批事项,不断简化审批流程,大幅缩短办理时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领跑全省。

  三、高标准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优化机构设置、赋权放权、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严格编制管理,整合基层力量,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继续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协调解决已经确定的19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遇到的资产清查、工资福利、办公用房等问题;审核7家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方案,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同步组织实施推进。

  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积极与市司法局、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联动配合,对35家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充分发挥权责清单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部门全面正确履职尽责方面的基础性制度效用。

  六、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致力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对粮食执法、医保、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重点工作机构编制事项进行调整,进一步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七、探索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跨层级调整制度。

管住管好用活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进行跨县调整和跨层级调整,严控总量、统筹使用、科学增减,不断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八、积极为人才工作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聚焦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积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路径,出台《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建立“引进人才编制周转办理流程”,全力保障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发展引进人才用编需求。

  九、全面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服务水平。完成高层次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聘、退役军人安置等空编审核工作;办理上下编手续742件、事业单位登记事项778件,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抽查工作。

  十、扎实开展文明城市“联点共建”。全体干部职工齐上阵,开展志愿服务,协调解决社区乱搭乱建、设施老旧等问题,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

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一、扎实推进机关党组织建设。

出台《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四级四岗“责任清单》《市直机关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制度》等,促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党委书记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服务。

  二、大力开展“一单位一品牌”精品党建创建。

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有特色的党建品牌,特别是市中院的“创五星、护天平”、市税务局“太行金税”、市城联社“两星一旗、振兴城联”、市行政审批局“一枚章、一件事、一面旗”等。

  三、积极开展以政治理论为重点的学习宣传活动。狠抓机关理论中心组学习,发放《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汇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篇光辉文献”资料汇编》等5000余册。

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两场专题宣讲报告会。

  四、加强意识形态管控。

组织市直单位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每季度报送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材料,半年一小结,年底总结兑现。2020年年中和年底两次对98个党组织的意识形态进行专项督查考核。

  五、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配优配强机关纪委干部,举办机关纪委书记、委员专题培训班。

修订完善《市直纪检检察工委违纪违法案件审理工作试行办法》,积极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

  六、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对市直机关100余家单位进行文明单位复查;在街头、社区、楼宇角落制作安装1300余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党员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500名队员活跃在创文一线;市直机关80多家单位“联点共建”进社区。

  七、积极开展“三洗六见一红旗”活动。把“三洗六见一红旗”活动纳入考核,修订《“三洗六见一红旗”考核评比办法》,深入103家单位进行观摩检查评比。

  八、大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

第八届“凝心聚力杯”系列大赛有75家单位、300余支代表队、3600余名运动员参赛。举办“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线上答题知识竞赛云活动,参与单位128家1.7万人。举办“迎新年 健体魄”登山活动、“恋在这里 工会有约”、第二届市直单位篮球赛、“决赛小康 奋斗有我”演讲比赛等。

  九、举办纪念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召开纪念建党99周年暨党建工作推进会,举办“丰碑永矗”电视演讲大赛、“初心向党 同心追梦”党建品牌展览。

  十、脱贫帮扶取得新成效。

实行一对一帮扶,按时走访入户,认真核实收入。投入3万元组建西坡村锣鼓队,协调70万元资金实施电网改造,争取150万元资金修缮村革委会旧址,圆满完成脱贫交账任务。

市委老干部局

  一、担当尽责抗击疫情。

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参加火车站、社区的值守;对全市离休干部进行电话慰问,把防疫物品送到老干部家里;举办“众志成城战疫情 同舟共济保安康”网络书画展,传达战胜疫情的力量;组织全市7000名老干部党员为抗疫捐款101万元。

  二、巩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了“砥砺初心使命 助力全面小康”学习竞赛活动,手把手帮助和引导6026名离退休干部党员注册“学习强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体现组织关心关怀。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前夕,给老同志送上慰问品、发放慰问金;组织市直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体检,对卧床不起、不能外出的老同志开展上门体检。

  四、发挥老干部独特优势。

向老同志通报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组织市级老同志开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专题调研、观摩城市建设项目,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活动等,老干部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五、推进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于2020年9月完成收回外租房产任务,目前已完成改造装修设计招标,建成后将新增一处近60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

  六、丰富老干部文体活动。

成功举办“第三届老年文体艺术节”和“重阳节老干部书画展”。

  七、打造“夕阳红”党建品牌。推动城区62个社区建设“夕阳红”临时党支部,在高平建设乡镇“夕阳红”党建驿站,为离退休干部党员就近提供学习活动场所;召开“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推进会”,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实现全覆盖。

  八、开展理论宣讲。召开理论宣讲研讨会,组织老干部理论宣讲员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宣讲党课33场。

  九、开设“微党课”。

市老年大学开展“五分钟微党课”活动,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学员们读原著、谈学习体会、谈永葆初心、谈发挥作用,交流感想感悟。

  十、完成脱贫帮扶任务。

加强对高平市野川镇沟南村的帮扶,选齐配强扶贫工作队员,扎实开展搬迁扶贫和产业扶贫,督促开展“十项清零行动”、落实“六项行动”目标任务,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稳定增收。

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一、晋城市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11月20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市委书记张志川参加表彰大会并代表晋城市领取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实现了十八年的创建梦想。

  二、指导沁水县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首创成功。

市文明办在冲刺阶段对沁水县进行精准指导,助力沁水县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实现了首创首成。

  三、“五大创建”全面丰收,国家级先进典型数量全省第一。全国文明城市,我市成功创建2个,全省第一;全国文明村镇,我市累计33个,全省第一;全国文明单位,我市累计29个,全省第一;全国文明家庭,我市累计3户,全省第一;全国文明校园,我市累计4所,全省第二。

我市当前“五大创建”国家级典型总量为71个,居全省第一。

  四、“星级评定”考核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完善了《晋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星级评定督查考核办法》,健全了我市创文保障制度,推动了创文工作常态长效。

  五、“主次干道责任分包”“四个专项整治行动”“一网格双队伍双责任”等举措,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制定了《关于开展主次干道责任分包工作的通知》,将市辖区102条路段划分网格分包给128家单位,各个部门分工明确、每个网格责任到人;统筹交警、城管、住建等15家单位,对辖区公益广告、环境设施、环境卫生等4大方面9类项目16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在建成区开展“一网格双队伍双责任”活动,各创文责任单位抓好各自负责的工作,创文检查组全天候进行全面检查。

  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省第一。

2020年,我市刘雨墨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2020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现场发布会。5个单位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总量居全省第一。

  七、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省领先。

出台了《晋城市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若干措施》;拨付50万元对18位生活困难的“晋城好人”进行帮扶;4人荣获“山西好人”,2人获得“第八届山西道德模范”,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省级各类道德模范数量在11个地市中位居第一。

  八、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已建设县级实践中心6个、乡级实践所84个、村级实践站1722个,建立志愿服务队伍279支,登记各类志愿者11335人。阳城县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二批试点县。

  九、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果。我市注册志愿者达到35万余人,扶贫帮困、爱心送考、慈善捐助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常态化开展。

  十、“文明晋城”政务融媒体矩阵初步形成。“文明晋城”实现了集网站、微信、短视频等多平台于一体的融媒体矩阵。

晋城文明网供稿被中国文明网、学习强国等平台采用总计71篇;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达22万人,全年总阅读量达549万;抖音单条点击量最高11.1万;“抖出晋城创文范儿”短视频大赛1280件作品总播放量达到1028万次。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郑太高铁顺利建成通车。2020年12月20日,承载着全市人民“高铁梦”的郑太高铁顺利建成通车。2020年,我委积极协调推进沿线征地拆迁工作、外部环境整治、市政配套工程建设、站房资金筹措拨付、争取开通车次等,确保了郑太高铁的顺利通车。

  二、太行山机场规划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机场场址获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预可研工作,国家民航局已出具预可研行业审查意见;完成了机场建设涉及村庄搬迁入户摸底调查。

  三、项目谋划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6+3”项目推进常态化工作机制,在全省六项常态化机制基础上,增加了清单管理、观摩考评、领导包联三大机制,建立了服务项目“24小时直通车”、“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制度。

2020年共谋划包装项目618个,总投资6144亿元,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51亿元。

  四、在全省率先出台逆周期调节服务业“双13条”措施。

研究制定了《晋城市逆周期调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恢复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支持和引导服务业恢复稳定增长。

  五、制定出台招商引资要素保障20条政策。

研究制定了《关于晋城市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涵盖土地、资金、用水、用工等方面。制定了配套的实施细则和产业目录,加快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成型、见效。

  六、能源革命和煤层气增储上产工作全省领先。

研究编制了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和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了9方面23项年度重点任务。研究制定了全市煤层气增储上产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实施方案和煤层气综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一枢纽三基地一中心”的目标。

  七、智创城成功挂牌运营。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推进项目建设、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继综改示范区、晋中、长治后,成功争取智创城6号在我市挂牌运营,围绕“光机电+智能制造”引入了运营主体开始运营。

  八、与中交集团战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与中交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1+3”协议,目前中交集团在我市建设项目投资已达38亿元,晋城一中丹河校区、五谷山公园、丹河新城安置房及配套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九、“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22个前期课题已经全部编制完成,初步提出了“十四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形成了“1+26”规划体系,《规划建议》初稿已上报市委市政府。

  十、价格调控监测工作获得国家级表彰。加强和改善价格调控,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开展价格监测调控,确保全市物价平稳运行。

2020年,全市CPI涨幅2.8%,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我委价格监测中心被国家人社部等三部委评为价格工作先进集体。

市科学技术局

  一、加快推进顶层设计,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实施了规上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14.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5%,居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技术合同交易完成181项,总额53.35亿元,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的265%。

  二、积极建设创新平台,厚植“创新土壤”。

“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运作,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依托研究院成立的“先进半导体光电器件与系统集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省科技厅评审;晋城市中北先进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晋城市安理工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在智创城A区挂牌开始实质性运营;新增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市级“星创天地”;建成晋城市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库,和山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完成对接,与全省2000余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现共享;组织10家企业参加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山西赛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三、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培育创新企业。

继续实施“五年倍增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总数达77家,超额完成省定74家的考核目标,其中15家列入山西省高科技领军企业培养库;常态化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7家;初步构建起以高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梯次发展格局。同时,大力宣传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9年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3.35亿元。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总额达到了8.19亿元,拥有知识产权数量达到1453件。

  四、聚焦五大产业集群,攻关创新项目。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组织申报实施“轨道交通用轻质铝镁基材料结构件成型技术及应用”等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围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组织实施“煤矿区煤与煤层气共采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及示范工程”“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三气’综合开发技术与示范”等6项山西省重大科技专项和1项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围绕煤层气、光机电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组织实施17项市级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征集10个外国专家需求项目,参加第18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上对接交流。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一、物资保障坚实有力。

疫情期间,48小时内恢复山西首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快速下达储备资金3802.7万元,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争取资金376.56万元,全市口罩产能增至日产48万只。向全省调送口罩约225万只,防护服3230套。

  二、复工复产全省第一。

在全省率先选派1230名干部,成立410个入企服务小组,一对一精准帮扶370户企业和40个工业转型项目。办结企业各类问题597个,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率先在全省达100%。

  三、工业经济稳步回升。1-11月份,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超年度目标9.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

  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截至11月底,45个重点工业转型项目完成投资84.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1.1%。成功举办晋城铸造·装备制造推介会,23个签约项目已落地,19个项目开工建设。

争取中央、省级各类资金达2.58亿元。

  五、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6户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项目入选全省年度重点创新项目。

  六、5G建设再上台阶。

建成5G基站1218个,实现4A级以上景区和中心城区连续覆盖。成功召开全市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

  七、绿色发展育结硕果。加快推动4个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建设,3户企业入围工信部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4户企业被确定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和试点企业。

  八、国企改革焕发生机。

13户企业完成改革任务。积极搭建市国投公司“一体两翼,双轮驱动”架构,41户企业完成产权划转,逐步形成市国投公司、兰花集团、交旅投公司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九、国资监管规范运行。

聚焦防范重大风险,出台市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与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推行“一企一策”经营业绩考核,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

  十、国企党建提质增效。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实现了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涉及党组织515个,党员6505名。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树亮品牌、全面达标”规范化建设。

市公安局

  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

组建党员先锋队82支、党员先锋岗78个、党员突击队17支,全市51个疫情防控检查站全面启动疫情联防联控,指挥中心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势头强劲。打掉黑恶势力团伙120个,破获刑事案件175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28名,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6.44亿元,357名涉黑涉恶逃犯全省率先清零。

  三、坚持“命案必破”。全市7起现行命案实现全破,破获命案积案16起,潜逃10余年甚至30年的命案逃犯悉数抓获归案,实现“现行命案全破”“命案发案数历年最低”“命案逃犯缉捕率历年最高”“命案积案破案数历年最多”“一全三最”既定目标。

  四、“亮剑”严打整治捷报频传。“盗抢骗”四类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0%,打击质效位居全省第一。

推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十大举措,接连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7人,全年止付金额2.82亿元,劝阻率达99%。成功破获部督集群打零特大吸贩毒团伙案,抓获吸贩毒团伙成员139名,缴获各类毒品379克。

  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臻完善。大力推进“三零”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工作,持续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派出所智慧大脑、掌上派出所、晋治安APP,提升掌控社会治安能力。

  六、重大活动安保无差错。

拉紧拉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重点人管控、重点物品管控举措,圆满完成第五届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第三届太行旅游文化节、全省城市工作会议、郑州招商大会、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

  七、全警全力决胜创文攻坚。抓交通秩序、破治安顽疾、重校园安保、强网吧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养犬制度,全面整治非法小广告,全员下沉开展联点共建。

  八、“六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一条举措,建成首批12个“一门通办”民生岗亭,86个派出所无差别办理出入境、交管、户政业务,全年办理“一网通”办业务809万余件,“一门通办”业务23万件。

  九、执法公信力稳步提升。

深化执法全流程智能管理平台应用,严格刑事案件“四统一”、行政案件“两统一”工作机制,加强民警执法活动全过程密闭式监督管控,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彰显。

  十、公安队伍建设亮点纷呈。制定出台《晋城公安从严治警十条铁律》,开通民警就医“绿色通道”,启动战时表彰奖励机制,全力打造“四铁”过硬公安队伍。

市民政局

  一、疫情防控扎实有力。率先在全省实施养老服务机构封闭管理,确保了全市民政领域不发生一起疫情。

指导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引导慈善力量依法开展专项捐赠,累计接收社会捐赠款物价值1.3亿元,有效支援了全市乃至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二、全面履行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职责。组织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排查,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做到了动态的“应保尽保”。

  三、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启动养老服务业立法,起草《晋城市养老服务条例》。共建成67家养老机构,991个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具有晋城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四、成功申报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方面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五、社会救助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建立健全城乡低保、支出型低保、临时救助、价格临时补贴等制度,形成相互补充、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全年累计支出资金3.6亿元,有效保障了全市6.25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六、超额完成合并行政村任务。

全市行政村总数从2047个减少到1553个,超额完成省定任务28个。

  七、党的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全市城市低保标准位列全省第二;全市农村低保标准位列全省第三;残疾人两项补贴和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两项补贴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八、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全市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率和“红白理事会”成立率达到100%。

成功创建16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7个省级乡村治理服务示范社区和48个善治示范村。

  九、殡葬改革工作排在全省第一方阵。沁水县、高平市殡仪馆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陵川县殡仪馆开工建设,阳城县殡仪馆基本完成前期手续。

  十、提升干部职工素质能力。

邀请专家开展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半月谈”讲座;开展“民政微课堂”系列讲座,在内部轮流上台讲课,交流业务知识,提升履职能力,着力打造一支肯担当、能干事、高素质的民政干部队伍。

市司法局

  一、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实到位。成立律师行业党委和仲裁委员会党支部。

开展了思想政治引领、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业务融合、政治文化培树等党建“四大工程”和“五星课堂·法治之声”党建品牌创建活动。

  二、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扎实高效。推动市县乡三级党政及部门主要负责人法治履职清单连续三年实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全省首家综合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在全省首家开展法治建设民意调查。

  三、行政立法工作高质推进。完成《晋城市电动车管理条例》等三部地方性法规审查任务,制定出台《晋城市养犬管理办法》《晋城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实施办法》两部政府规章。

  四、行政执法工作更加规范。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4100余名人员换发了执法证件,市直29家执法单位及六县全部完成清单、指南、流程图公告工作。

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高平“1653”模式全省推广。

  五、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矛盾化解和监督纠错功能。

圆满完成行政复议委员会换届,全面推行行政复议文书网上公示制度,全年高效办理市本级行政复议案件124件。

  六、“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制定涵盖84家单位的《市直部门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普法任务。各单位领导带头讲法,全年共播出《局长讲法》电视栏目17期。

  七、公共法律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有序开展,全年为群众提供咨询38945件,超额完成20945件。

圆满完成仲裁机构综合改革任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全年共办理援助案件2184件,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实现全覆盖。组建法律服务团和党员律师先锋队15个,为6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

  八、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完成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落实“以案定补”制度,开展重大人民调解案件评比奖励工作。

  九、率先在全省完成社区矫正管理局的设立工作。严格贯彻《社区矫正法》,市县乡三级分别成立了政法委书记、县长、乡长担任主任的社区矫正委员会。

  十、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工作全面开展。

全面清理过期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抵触规范性文件和影响优化营商环境及外商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形成行政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清单。

市财政局

  一、2020年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6亿元,同比下降1.5%,减收1.9亿元。收入规模位居全省第五位,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二、开展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交通领域市级与县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明晰、区域均衡、运转高效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管理机制。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印发《晋城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构建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

  四、成功申报全国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获中央奖励资金4000万元。制定印发《晋城市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会同市科技局等相关单位研究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及时下拨试点城市奖励资金。

  五、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020年市本级安排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4060万元,比上年减少233万元,同比下降5.4%;专项业务费下降14%,大型修缮及购置类支出同比下降35%,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10亿元。优先落实基本民生政策资金,不留基本民生保障支出“硬缺口”。

  六、坚决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确保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等税收优惠落实到位。及时转发疫情防控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相关部门按规定执行。

  七、全力支持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1868万元。制定出台补助资金管理、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减征基本医疗保险费等20多项政策性文件,确保患病群众不因费用问题影响治疗。

  八、加快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

按照省财政电子票据改革要求,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全部启用财政电子票据,医疗票据基本实现电子化。

  九、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监管。印发《关于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评审管理的通知》,对列入当年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和市政府要求列入跟踪评审范围的其他项目进行跟踪评审;加强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财政委托业务管理和市级政府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委托行为,提升资金效益。

  十、继续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6150万元,用于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增量项目、市本级示范奖补项目等激励奖补,发展农村庭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人社”信息服务平台,得到了省人社厅领导的高度赞誉。

  二、职业技能培训97831人,培训人数全省第一

  三、成立了46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机构数在11个地市中排名全省第一。

  四、举办了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参赛规模和工种全省第一。

  五、参加全省创业大赛,取得全省第一的历史佳绩,是全省首个夺冠的非省会城市。

  六、代表山西省参战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参展、参赛数全省第一。

  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6149人,完成就业情况全省第一。

  八、完成本地户籍劳动力建档立卡共计154万人,完成情况全省第一。

  九、开展了直播招聘活动,达成就业人员230余名,获得省就业局项目评选一等奖。

  十、受疫情影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共发放了9亿多元,发放额度位居全省第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一、构建全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三条控制线,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

  二、城市规划有序推进。落实“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城市新格局,布局现有城区、南村片区、北石店片区、金村新区、柳泉片区、空港新区六大组团;聚焦城市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统筹推进丹河新城、老城片区、西部片区、白马寺山、中原街、兰花路、三区绿心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规划和城市设计。

  三、充分发挥要素用地保障作用。高质量服务重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全市报批建设用地11200余亩,保障了丹河新城、老城改造、太焦高铁等一大批转型项目的用地需求。

  四、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第一。完成植树造林1.9万亩,义务植树300万株,绿化村庄30个,实施京津冀周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61处。

  五、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到位。大力实施生态扶贫五个工程,扶持40家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动1019名贫困人口参与造林增收脱贫。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全市5577户贫困搬迁户旧房全部完成拆除和复垦复绿,4491套建档立卡搬迁户拿到不动产证书。

  六、大力推进农村“四块地”改革。

在全市深入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集体土地入市、集体林权流转、公益林抵押贷款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共盘活宅基地、建设用地、集体林地3000余亩。

  七、坚决贯彻晋城市《乡村规划建设条例》。以城区山西底村、泽州贺坡村、高平南河—王村为试点,立足城郊融合、特色保护、产业集聚提升,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全域、全要素、实用性的村庄规划编制。

  八、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全市各省级开发区均完成1宗“标准地”出让,总面积365.45亩。

实现“标准地”出让零的突破,开启了“拿地即开工”的新模式。

  九、成功创建陵川、沁水、阳城3个森林康养试点县、9个森林康养基地、21个森林康养人家,数量居全国之首。

  十、不动产登记办理实现60分钟即可办结发证,提速增效全省第一。全面推行一窗服务、一证通办、电子印章、交房即交证等便民举措。

市生态环境局

  一、坚决打好工业企业治理攻坚战。加快推进市区及周边7家污染企业关停搬迁步伐,对3家企业实施断电停产。

全市42家企业完成深度治理改造。秋冬防以来,坚持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研判,会同专家团队,一企一策,划分区域,分类指导,细化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差异化减排措施,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换取最大的环保效益。

  二、坚决打好机动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长期进出市区的3750辆中重型载货车全部加装远程在线监控设备并联网;以342和208国道改线为契机,引导中重型货车绕行分流,有效减少尾气排放;全面实行市区机动车常态化限行管控和重污染天气单双号限行管控;对6715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行编码登记和标牌管理,对41台不达标机械实施立案处罚。

  三、坚决打好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对市区130家施工工地全部安装空气质量子站和视频监控系统,实行全天候监测监控;市区55条主次干道及所有小街小巷进行“全覆盖、无缝隙、循环式”的保洁和冲洗;对市区及周边340余处裸地进行了治理,有效降低PM10浓度。

  四、坚决打好燃煤污染整治攻坚战。六县全部划定“禁煤区”;全市完成5.52万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对清洁取暖未覆盖地区供应优质型煤8770万块,保障群众清洁温暖过冬。

  五、坚决打好餐饮油烟治理攻坚战。

市区1600余家饭店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91家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六、坚决打好VOCs治理攻坚战。全市409家涉VOCs企业全部完成“一厂一策”备案,401家完成治理任务,对未完成治理任务的8家企业实施错峰生产。

  七、坚决打好锅炉整治攻坚战。

全面完成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任务。对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动态监测。

  八、坚决打好城市精细化管控攻坚战。以5个精细化管控示范区为中心,细化到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小区、每一幢楼宇,并把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到镇办,拿出300万元奖补资金,逐日排名,严格考核奖惩。

  九、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93家煤炭企业、16家煤化工企业完成矿井水、含氟废水提标改造工程。按照“查、测、溯、治”的原则,对全市76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规范管理。

  十、坚决打好固体废物整治攻坚战。编制完成《全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严格按照“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的原则,对全市20个固体废物堆存场所进行了排查整治。对录入省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系统的1273处点位进行了全方位整治,完成率100%。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一、认真筹划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加快观摩沿线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凤城国际酒店院内道路维修1.15万平方米,白马寺植物园十字道路改造6000平方米、丹河快线陵沁线连接等5公里道路建设任务,完成观摩沿线环境整治任务,整治面积8.7万平方米。

  二、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投资1300余万元,对42条主次干道进行排查、修复,完成道路维护1.9万平方米,人行道维修1.6万平方米,维护路灯1万多基,确保道路整体完好率达到90%以上、路灯着灯率达到99%以上;投资2500余万元,对南大街片区6条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

  三、优化设施建设。

投资近200万元,对市区16座人行天桥进行修补美化;投资120余万元,对金凤凰广场和龙湾公园进行设施提升,新增公益广告牌380多块,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

  四、加快停车进位进库步伐。协调105个小区免费释放闲置地库车位近1.5万个;推进文明创建进社区、进工地,积极开展“联点共建”、文明执勤和主次干道分包巡查等志愿活动。

  五、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解决中原街改造管线入廊、特许经营、占地拆迁等问题,完成中原街改造油面铺设实现全线八车道通车;七叉口实现泽州路主干道顺利通车;丹河快线项目推进解决1530亩土地征用、530亩道路边坡占地、65户拆迁安置问题;提前半年完成文化艺术中心攻坚任务具备演出条件,市医院易址扩建项目主体结构封顶,白水街西延等8条道路工程开工建设。

  六、高铁圆梦。12月12日,站前广场和丹河快线、太岳街东延工程如期顺利通车,圆了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高铁梦。

  七、重要民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开工4548套,开工量全省第一,棚改攻坚任务四项指标全面完成;市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安装完成22部;集中开展房地产市场违规销售专项整治行动,对不具备预售条件的19个房地产项目公开曝光

  八、修订完善建筑市场“红黑榜”制度。

首次将8家建筑市场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实行惩戒;受理、移交转办房地产领域信访、社情民意事项157件。

  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对全市农村危房改造排查发现的C、D级282户危房全部完成改造;对232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已改造的其他三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全部完成排查并进行鉴定。成立6个督导组,就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督导。

  十、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全省唯一。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15亿元,其中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争取1.06亿元,全省排名第二;我省唯一一家成功申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成功申报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亿元。

市城市管理局

  一、打造“城市管家 用心服务”党建品牌。

依托党员志愿服务、社区联点共建以及“两拆”专项行动、城市环境大清洗等活动载体,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城市管理工作最前沿和攻坚第一线。

  二、集结力量打响“两拆”攻坚战。

仅用三个多月时间,主城区累计拆除1924处、104万平方米,拆后腾出可利用空地106处,同步带动各县拆除307.09万平方米。

  三、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成效显著。统筹推进广告下墙、管线下地、停车进位进库和拆除违建围挡。

市区大型墙体、楼顶、擎天柱广告基本清零,统一规范安装了门头牌匾;以“三洗六见一红旗”活动为抓手,带动开展了3次城市环境大清洗。

  四、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全面升级。

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和文明施工要求,制定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管理办法》;实行“一工地一台账”,建立了动态监管机制,不断强化昼夜巡查、督查、突查,始终保持扬尘治理高压态势。

  五、主动作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引入“路长制”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了系列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协调完成了新建公厕3处、改建公厕20处;将公交亭、早餐亭、变电箱等“城市家具”和建筑工地施工围挡作为文明宣传新阵地,打造形成文明城市又一道靓丽风景线。

  六、变“堵”为“疏”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倡导城市管理“721”工作法,针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坚持“五允许三严禁”管理办法;针对“马路市场”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建立了一批临时便民服务点,维护了良好的市容秩序。

  七、全力服务全省城市工作现场会。

围绕“两圈一线”以及驻地周边、观摩点、城市高速路出入口等重点路段,统筹开展了城市综合环境“大整治、大清洗、大提升”。

  八、水气暖公共服务保障更加贴心。

推动公用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第三水厂主体基本建成,阳电至市区集中供热热网工程隧道完成80%,改造换热站56座并投入运行,最大限度简化水气暖报装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出台便捷的服务新举措,对住宿和餐饮行业用水、用气价格给予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九、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出台《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印发《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等三个办法。

  十、加快推动智慧城管系统升级改造。以大数据为支撑,建立智慧化城管系统,目前指挥大厅已基本建成,将逐步推动实现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统一指挥调度,让“城市大脑”真正发挥关键作用。

市交通运输局

  一、党建引领助推交通发展。

强学习,达到理论学习统一思想、凝神聚力的目的;定制度,修订完善3项工作制度,重新梳理了5方面31项制度;严监督,持续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全局上下风清气正。

  二、公共交通发展全国领先。先后开通晋城至郑州、焦作、济源、长治、临汾的跨省市城际公交,五级公交体系基本建成;在全国率先实现“1元公交”市域全覆盖;28路公交线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作为全国5个城市代表之一在北京作了经验交流。

  三、旅游公路实现公路旅游。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项目共计完成建安费11.28亿元,通车里程135公里;建成陵川浙水、松庙、0公里文化驿站,沁水下沃泉、高平神农等十几个沿途驿站。

  四、农村公路建设圆满完成。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4058公里,占目标任务130%;完成投资93.9亿元,占目标任务122%。

沁水、泽州两县分别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全省示范县。

  五“交通强国进行时,晋善·晋美·晋城,云锦太行画中游”全面启动。以“五级公交体系”为依托,深化“公交+旅游·快递”运营模式,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实现了一部手机游晋城。

  六、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晋城东南过境高速公路项目,工可已编制完成,用地指标已落实,土地预审组件基础性工作已完成;晋阳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控制性工程施工便道9月25日开工;机场大道、吴王路2个项目,工可已编制完成;湘峪三都古城—皇城相府旅游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

  七、脱贫攻坚成效显。

全市具备通路、通车条件的1552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公交车。定点扶贫马圈村2018年提前实现了整村脱贫。

  八、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制定《晋城市2020年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重中型货车道路通行优化方案》;实现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和全市清洁能源出租车“两个全覆盖”。

  九、疫情防控举措坚决有力。对31个交通卡点实行24小时全人员、全车辆检测;为170多个小区运送160余吨生活必需品;实行“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方式,运送7500多人返工返岗;对依法通行车辆免收近3个月通行费,减免出租车费用48.6万元。

  十、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积极开拓文明单位创建新局面,获得了“三洗六见”大整治红旗,成功创建“市直文明单位标兵”,实现了我局文明单位零突破。

市水务局

  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开创水利发展新局面。

按照市委党建“四句话”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实现了党的建设与水利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水源工程具备通水条件;郭壁供水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书院河清水复流工程竣工验收;沁河重点段河道治理主体工程已完工。

  三、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年完成投资1亿元,实施各类工程218处,受益村庄521个,受益人口13.6万人,占年度计划的135.9%。

兑现了军令状,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任务。

  四、深化河长制改革,构建河湖管护新机制。

强化“两长治河”体系,构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举措,落实“河长+河长助理+巡河员”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实”“有为”新转变;今年,市水务局荣获水利部评选的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五、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市共完成实灌面积72.3万亩,占计划的100%。

同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全部完成。

  六、创建节水型社会,开展国家节水行动。高平、泽州、城区、阳城已顺利入选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名单;出台了《国家节水行动晋城实施细则》;市水务局节水型机关建设成效显著,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七、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高平市成为全省唯一通过水利部评估验收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为小型水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样板。

  八、建设水生态文明,实现人水和谐。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河道管护,深入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和河道“清四乱”;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建设;建成全省唯一的智慧水电云管理系统和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平台,实现生态流量智能动态监控。

  九、强化水旱灾害防御,打造平安水利。加强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和汛前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主力军作用;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水利工程稳定安全运行。

  十、建设城市水系,打造水韵晋城。全力推进城市河道清水复流,通过实施引沁入丹、引水入城,采取地表水、地下水、中水联合调度,实现了“外部连通”“内部循环”“水系成网”的城市水系,为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水环境作出新贡献。

市农业农村局

  一、争先进位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科学制定十项举措,创新农业生产服务,争先进位涉农指标领跑全省。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

  二、粮食饭碗牢牢端稳。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超目标建成11.2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18亿斤,有力地保证了粮食充足供给。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果丰硕。

泽州、阳城新批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县一省级产业园的目标提前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创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94个,园区的集聚效应、承载作用充分发挥。

  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全面布局。支持组建了7家农业产业联盟,出台《关于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以产业联盟为纽带,全部布局加快推进了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五、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新实施各类融合发展项目168个,形成了10条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精品线路。

  六、“央视+淘宝”首次联合推介晋城农产品。成功促成淘宝与央视两大平台联合、薇娅同陈伟鸿两大主播联袂为我市特色产品带货,节目总曝光量达1亿+,10款产品全部“秒空”,主直播间的销售货值达到1500万元,实现了产品销量与城市声量的叠加放大。

  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协调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56.4%,创新开展了“星级村”评定管理,先行启动了75个既美化环境、又节支增收的庭院经济试点,实现了人居环境大改善、生活品质大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崭新路径。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四块地”改革纵深拓展;在全省率先启动150个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工作,带动了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取得突破。

  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完成市级例行监测样品874个,总体合格率为100%;农业部、省厅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合格率达100%。

  十、“一懂两爱”干部队伍成长壮大。

坚持党建工作引领,对标“一懂两爱”要求,发挥“团队积分制”考核作用,干部队伍成长壮大,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

市商务局

  一、社零指标领跑全省。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9.8亿元,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468.5亿元,增长0.2%,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二、开发区改革创新提质升级。

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战略目标,各开发区“三化三制”、财权、人权、事权等改革深入推进,累计建成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出让365亩标准地,引进213个项目,总投资942亿元,以1.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52%的工业投资和36%的规上工业增加值。

  三、抗疫保供效果显著。

确定了40家生活必需品供应企业承担疫情期间保供任务,共组织生活必需品20余万吨,保障了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开通了“移动超市”、创新“线上下单、上门送货”等模式,为172个偏远小区运送生活必需品,覆盖居民12万人。综合考核排全省第一。

  四、助企纾困提振信心。

对商贸流通企业实施税收返还、房租减免、用工补贴、水气降费等政策补助3000余万元,帮助企业恢复稳定增长、提振发展信心。

  五、促进消费活跃市场。开展“晋情来消费”促销系列活动,推动农超对接、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发展,发放电子消费券70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8亿元。

  六、对外贸易稳中向好。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加快外贸发展政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扩市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63亿元,被中国海关总署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七、利用外资稳中提质。

复制推广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经验,深入宣传贯彻《外商投资法》,全年新增外资企业2家,省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2亿美元,排名全省第三。

  八、电商发展全省领先。强化电商主体培育、人才培养、产品供应链建设,完成网络零售额16.6亿元。加快直播新业态培养,全年直播网络零售额3亿元。

省商务厅对各市电商发展综合评价,我市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九、“品牌行”成果丰硕。组织56个本土企业赴长沙、郑州、宁波、南昌等地参加“晋城品牌中华行”,晋城小米、陈醋、纺织、铁艺等产品深受欢迎,品牌建设效果明显。

  十、党建引领共同发展。落实市委党建“四句话”工作要求,明确“三从严、五在前”党建工作思路,树亮“商务向党,工作向前”党建品牌,实现了党建引领商务工作与意识形态、安全生产、法治建设、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相互融合、互促互进、共同发展。

市文化和旅游局

  一、全市累计国内旅游收入293.45亿元,旅游总收入293.45亿元,双双位列全省第二。

  二、成功举办全国性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会址永久落户晋城,并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康养产业“百村百院”工程。

  四、全市完成旅游厕所建设57座,完工率121.27%,百度地图上线率100%,全省排名第一。

  五、《关于支持晋城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得到李克强总理和孙春兰副总理的重要批示。

申遗文本完成初稿,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古堡古民居社会守护认养工程签订认养协议10家。

  六、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为我市摘得第二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七、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塑造了全市四级联动新样板。

图书馆总分馆以共建共享为重点,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文化馆总分馆以盘活资源为重点,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由单向供给向双向互动转变。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上升至502.5平方米,排名全省第一。

  八、艺术精品创作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上党梆子现代戏《沁岭花开》《申纪兰》分别入选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全国舞台艺术重点主题创作作品计划,占全省入选作品总数的一半。晋城首部大型原创舞剧《路》,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参演作品。上党梆子《太行娘亲》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泽州鼓书《中国龙》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节目入围奖,大型话剧《疫与情》荣获“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题创作剧本征集活动”剧本优秀奖,舞蹈《黄土情 俏囡囡》荣获山西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舞大赛一等奖。

  九、文旅融合迈上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台阶。皇城相府、大阳古镇成功列入山西省首批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名单。新建郭峪古城、湘峪古堡2个4A景区,全市高等级景区达到11个,突破两位数。成功举办晋城旅游博览会,成为全省首家跨省多部门联动、多角度推介文化旅游的博览盛会。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晋城(阳城)珐华产业高层学术研讨会,确定晋城是珐华源起之地。

  十、文化遗产保护活化翻开晋城新篇章。成功入选山西省第一批综合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高平、陵川入选山西省第一批专题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建成全省首家文物数字化档案管理暨监测预警指挥平台。新增50处省保、56处县保、26处未定级文物,新增15名省级传承人、10个市级非遗项目。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决定性重大胜利。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指挥棒”作用。截至12月24日24时,我市已连续309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疫情防控举措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采用190余条。

  二、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继续为全市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继续为我市陵川、沁水两个贫困县13800名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提供“两癌”检查服务;完成婚检7578人,婚检率为64.83%,超出省定60%目标任务。

  三、爱国卫生运动再创新高。沁水县、阳城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荣誉称号,阳城县西河乡、泽州县南岭乡、高平市三甲镇荣获“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爱国卫生季”五大行动在全省地市名列前茅。

  四、健康扶贫攻坚行动成效显著。对各级脱贫攻坚巡视反馈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整改,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存在问题全部清零。

  五、荣膺省级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首个示范市。2020年,我市荣膺全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首个示范市,陵川县、沁水县成为全省新增示范县。市县域内就诊量、基层服务量和群众健康素养稳步提高,基层看病就医更加方便,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六、对外医疗深度协作取得重大突破。13家医疗机构与北京44个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签定合作项目,晋豫联手共建跨省分级诊疗机制,进一步提升全市各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七、职业病防治项目实施全省综合排名第一。我市职业病防治项目实施情况经验做法和相关工作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一,被大会通报表扬。

  八、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位居全省前列。

持续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和效果。2020年我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继续位列全省前三。

  九、中医药事业呈现新活力。去年8月,山西中医药大学和晋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共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举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

  十、“医养结合”“医体融合”稳步推进。与市民政局共同签署了深化“医养结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市体育局签署“医体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通过医疗健康领域与体育运动领域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实现从“医疗健康干预”向“非医疗健康干预”“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两个转变,全力加快健康晋城建设步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一、再次斩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桂冠,实现“四连冠”。

  二、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实施方案》,确保全市退役军人工作按照正确方向前进。

  三、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开通“网上祭扫”“网上信访”,倡议广大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者,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积极投身联防联控,一大批退役军人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庄严承诺。

  四、创建“太行老兵之家”党建品牌,推行“结亲连心”制度,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一线落实优待政策、一线开展帮扶援助,确保优抚政策应享尽享,向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传递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完成部分退役军人社保接续工作,有效解决了下岗失业退役军人群体社保问题。

  六、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活动,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市县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84个乡镇服务站、1722个村服务站全部达到“五有”要求。

  七、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年”活动,同“三零”单位创建紧密结合,探索建设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提升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服务保障能力,有效防范重大风险隐患,推动了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八、高标准完成安置任务,8名计划安置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公务员岗位,9名自主择业干部全部按时接收,77名符合接收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完成安置报到。

  九、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荣军康复医院迁建、军休服务中心维修改造、烈士陵园广场改扩建,为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

  十、广泛开展烈士褒扬纪念,隆重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录制“忠魂铁骨照太行”“钢铁勇士-车元路”等纪录片在中华英烈网等平台展播,策划“烽火中淬炼初心永恒”英烈巡展等系列纪念活动,并通过各种媒介深入宣传英烈事迹,在全社会激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的时代力量。

市应急管理局

  一、强化党政同责,安全发展理念更牢。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季度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市安委会例会,及时召开紧急会议,统一思想、研判形势、明确任务。实行了常委、副市长包联督导检查机制,推动了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落细。

  二、强化精准执法,安全服务意识更强。

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集中开展了执法检查和安全服务进企业活动,在煤炭行业组织开展了"1+1+5"模式安全服务活动,是全省复工复产进度最快、数量最多的地市。

  三、强化清单管理,风险管控措施更严。协调相关部门梳理出全市煤矿、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等8个行业领域69项139条安全风险清单。

  四、强化专项整治,安全执法力度更大。全面启动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零事故”单位创建,各级各部门累计督查检查企业20516家,查处重大隐患116条;全市“零事故”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占比均达到97%以上。

  五、强化问题导向,安全责任落得更细。

扎实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落实细化了党政领导责任、行业部门责任、主体企业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4个责任,在全市形成了安全生产高压态势。

  六、强化全面体检,安全基础夯得更实。用近3个月时间对全市28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了全面安全“体检”,对所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开展了“年检”工作,全年全市危险化学品行业未发生亡人事故。

  七、强化宣传教育,全民安全素质更高。组织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安全宣教“五进”等活动。“安全生产月”期间,党政主要领导在主流媒体刊发联合署名文章,凝聚起了安全生产“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的磅礴力量

  八、强化业务培训,履职尽责能力更强。对全市360名应急管理干部及市安委会重点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全年全市共培训各类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10万余人次。

  九、强化应急准备,防灾减灾救灾更快。成立了27支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有效防范和科学应对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全市森林防灭火和防汛抗旱形势平稳。

  十、强化党的领导,应急队伍作风更硬。按照市委“党建四句话”总要求,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以自身建设立威信,以忠诚干净作表率,全体干部职工甘愿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忠实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

市审计局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召开了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晋城市2019年度审计工作汇报,审议通过了《2020年度全市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

  二、持续做好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促进政令畅通。

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了每季度一次的跟踪审计。

  三、首次实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着力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牢固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按照统一审计重点、统一数据分析、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成果利用原则,首次实现了对全市592家一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大数据审计全覆盖。

  四、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着力推动公共权力规范运行。贯彻党政同责、同责同审要求,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开展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全年共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1个。

  五、强化扶贫审计,促进落实精准脱贫政策。

开展了陵川县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间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和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以审计监督助力脱贫攻坚。

  六、在全省率先开展重大项目稽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率。以新增职责“重大项目稽察”为突破口,开展了全市50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稽察工作,有力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七、开展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助力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高效顺畅开展。

2月24日起开展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严格把握疫情防控“战时机制”实际,做到底清数明,确保相关财物全部及时精准用于疫情防控。

  八、强化企业审计,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先后开展了3家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和审计调查,揭示了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摸清了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提出了审计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九、开展“精审致公”审计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制做党建品牌版面,开辟党建活动场所,建立组织体系、党员管理、组织生活等8方面工作台账,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十、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工作贯通协调机制。与纪委监委联合制发了《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协作配合的工作办法》。

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一、坚持党对外事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与对台工作论述,市、县两级外事工作委员会实现实体化运作,优化“大外事”格局,出台《市级领导参加外事活动实行归口管理的办法》规范领导干部出访,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贡献外事力量。

  二、 开拓“防疫外交”新模式。创全省先河,通过邮件外交凝聚信心、口罩外交共克时艰、连线外交分享经验,向三大洲13个国家讲好“晋城抗疫故事”,搭建休戚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三、 为晋城康养产业注入国际元素。为2020中国山西康养大会争取外交部与使领馆支持,邀请冰岛前总统视频致辞,各国客商现场签约;努力促进与韩国阳城李氏韩中友好协会在建设韩国特色康养小镇方面达成合作,为全市“百村百院”注入新思维。

  四、 促进农业转型提质升级。精心组织我市农业技术人员赴日本、韩国进行培训交流学习,学习先进技术,培养本土人才,助力农业转型,目前已和韩国阳城李氏宗亲会在近红外烘干机引进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五、持续拓展“金砖+”合作。参加2020俄罗斯金砖国家友好城市及地方政府合作线上论坛,与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以及德国、印度尼西亚等15个国家56个城市和10个地方组织交流探讨,提高我市国际知名度,加速我市国际化步伐。

  六、夯实友城“铁哥们”情谊。

在防疫交流的基础上,借与莎市结好10周年契机,展开青少年间校园交流与中秋国庆两节视频祝福,传达深厚友谊;在防疫交流中,与北马其顿达成友好合作意向,即将迎来新的“好伙伴”。

  七、 为产业转型提供创新生态。加大与德国GIZ的技术合作,线上研讨培训持续开展,召开“中德合作双元培育促进项目中期汇报及项目推进会”,促进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落地实施。

  八、创新晋城国际宣传载体。

制作“晋善晋美晋城”八语种宣传册,规范外事活动赠礼,建立我市本土特色产品展览室,多角度开展新时代美丽晋城宣传。

  九、积极开展两岸民间交流。协助举办“第五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接待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来晋交流,深化两岸血脉联系;印制《台港澳政策手册》,积极助推富士康等台企复工复产。

  十、 涵养优秀外事人才资源。引进英、日、德、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等8名高素质人才,扩充人才队伍;开展“翻译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统一我市翻译口径,全面提升我市外事队伍。

市市场监管局

  一、监管创新全面推进。完成251项“双随机”监管抽查,实现了全覆盖、常态化;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7.71%,全省排名第一,连续三年全省领先。

  二、竞争执法不断加强。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600多件,案件总数是去年的2.3倍,连续三年全省前三。

  三、消费维权添彩创文。受理投诉举报6500多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共建单位180家,比上年增加151家,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

  四、标准化战略成效凸显。

新组建10个市级行标委员会,6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通过验收,3个通过中期评估;9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4个通过最终考核,5个顺利推进。参与制定、立项、发布各类标准67项。

  五、质量强市战略全面提升。

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通过国家认证并挂牌成立,填补了我市煤层气质检领域空白;4家企业参加第三届山西省质量奖评选,有望实现零的突破。

  六、知识产权战略重点突破。地标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县县“破零”,“高平大黄梨”“沁水蜂蜜”“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获得成功注册。

  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省前三。

食品安全抽检达到6.58批次/千人,合格率98.4%,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100%,全省首家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信息公示系统上线运行;461家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全市食品安全满意度达87.2%,比上年提升0.82个百分点。食品安全工作跻身全省前三位。

  八、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省领先。全年实施专项监督检查1506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1313条,整改1085条。

在用电梯责任保险投保率达到73%,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特种设备安全继续保持“零事故、无死亡”。

  九、环保类产品质量监管常态化管控。

完成成品油、民用煤质量抽检1100多批次,协调取缔“黑加油点”30处,有效推进了全市空气质量改善。

  十、交出了抗疫斗争“大考”优秀答卷。

10天时间帮扶我市企业在全省率先上马4条防护口罩生产线,第一时间组织企业采购储备疫情防控物资上千万元;累计检查市场主体4万多家次,及时出台“20条措施”,减免各项费用400余万元,推动2400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11000多家餐饮业复工营业。

市体育局

  一、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持续开展“强健体魄 阳光生活”全民健身系列活动35项,直接参与群众超过4.5万人。

  二、体育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全市建成11片社会足球场地,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定时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向省体育局争取移民新村精品工程5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个,共配备价值约70万元的健身器材。

  三、社会组织网络不断健全。

新成立航空运动协会、科信健身中心、击剑协会3个体育类社会团体,组织基层服务人员和全民健身技术骨干参加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增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力量。

  四、体教融合工作扎实推进。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足球比赛、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依托围棋协会、毽球协会、武术协会走进各中小学开展围棋、毽球、武术、足球等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20所中小学成功创建2019-2022年周期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五、竞技体育水平有效提升。今年我市共有568名运动员进行了省运会资格注册,参加了田径、举重、摔跤、柔道等项目的省运会年度冠军赛和锦标赛,获金牌13枚、银牌16枚、铜牌21枚,市游泳学校在总分排名第一的基础上荣获省游泳冠军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另有4名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六、第五届全民健身展示大会成功举办。

成功举办2020年第五届全民健身展示大会,参赛人数达2000余人;积极承办2020年“衢州有礼·运动柯城”全国围棋之乡山西省晋城市赛事,获优秀组织奖。

  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不断拓宽。积极开展后备人才选材招生工作,今年共招收学员179名;市游泳学校1名跳水运动员输送至省跳水队二线集训。

  八、反兴奋剂工作常抓不懈。

明确各级反兴奋剂工作责任,强化底线意识,不断提高诚信水平,坚决防范兴奋剂违规违法行为。

  九、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申报2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与华舰集团共同举办休闲体育赋能康养高峰论坛;率先启动“医体融合”,与卫健委签订了“医体融合”战略合作项目框架协议;与神利便利“合体”加大体彩销售力度,截至12月20日,今年累计销售1.53亿元。

  十、体育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常性开展高危体育经营场所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报送体育监管事项行为数据,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四级四同”,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市统计局

  一、统计改革持续深化。落实《晋城市乡统计员派出制和片区化管理办法》和《晋城市乡统计片区首席统计员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源头数据质量。

  二、统计担当有力体现。

与公安、交通、移动通信部门合作开发移动端二维码录入系统,累计向市防控指挥部报送人口流入分析65期;及时开展疫情对我市经济运行影响调查分析,撰写11期统计专报、5篇专题报告。

  三、统计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加强。密切监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客观反映疫情应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年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

  四、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牵头组织开展全市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指标序时进度监测;继续做好乡镇“三农”工作专项考核统计调查监测;积极推进专项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五、统计调查分析水平有效提升。

全年编发《经济运行监测》11期、《统计分析报告》37期、《统计监测要情》12期、《投资统计监测》6期、《工业能源统计监测》4期,为党委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知政问政提供优质服务。

  六、晴雨表、测量仪、指示器和风向标作用突显。

搜集、整理、编印《统计年鉴2020》《比较2019》《统计公报2019》等宏观经济资料,用统计数据传播晋城声音,讲好晋城故事。

  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稳步推进。

在机构组建、经费落实、综合试点、人员选聘、广泛宣传等工作基础上,于2020年11月1日全面启动入户登记工作;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八、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开花结果。发布《晋城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编印《晋城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鉴2018》,《晋城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课题集》等资料,为全面反映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提供了信息参考。

  九、统计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完善统计执法检查制度,组织市县统计干部签订《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承诺书》;全面开展统计法治宣传,努力构建“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统计生态。

  十、重点领域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面实施GDP统一核算,健全“三新”“开发区”“行政区划托管”统计调查监测,积极跟进服务业、贸易、投资、农业、科技、劳动工资、统计单位调查等重点领域方法制度改革。

市医保局

  一、助力了疫情防控。制定《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保障的通知》等相关措施和办法,第一时间预拨疫情专款2000万元;出台《关于参保企业缓缴职工医疗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全市企业减负累计达2.8亿元。

  二、助推了脱贫攻坚。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实现贫困人口四项保障政策待遇“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

今年,全市贫困人口100%参保,100%享受待遇,省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综合保障比例达90%。

  三、确保了基金安全。100%检查全市定点医药机构877家,处理定点医药机构518家,暂停10家,解除服务协议3家,移交司法机关个人违法2例,媒体公开曝光174家,查处违规医保本金1506.95万元,追回违规医保基金及违约金2844.19万元。

  四、实现了长期护理保险国家级试点。我市被列为长期护理保险国家级试点,目前《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已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最后审批。

  五、建成智慧医保信息系统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包括人脸识别监管、药品进销存监控、智能审核监管、可视化分析四大系统的智慧医保信息系统平台,与全市206家定点医疗机构和677家定点药店实现对接,对全市参保人员的就医诊疗行为进行网络化智能监控。

  六、实现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实施医保服务事项清单制度,加快医保电子凭证试点应用,推出“两减两增一上网一承诺”减证便民举措,全面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市域内“一站式”直接结算。

  七、完成了医药耗材带量采购。圆满完成2020年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全市医疗机构一个采购周期内可节约131个品种药品费用1951.97万元、可节约60个品种医用耗材费用1755.87万元,累计节约费用3707.84万元。

  八、推行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我市作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省级试点城市,在市人民医院、晋城大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实行DRG付费改革已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将在全市进行推广。

  九、实现了慢性病就医购药直接结算。目前,全市共计8.1万名慢性病患者可选择任意定点医院,享受“门诊就医+检查检验+购药+费用报销”一站式服务。

  十、推广了电子医保卡。

截止目前,全市1163家定点医药机构已开通了电子医保卡,全市已有653807参保人激活启用了医保电子凭证。

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一、“一件事”改革初显成效。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由“一枚章”集中审批向“一件事”集成服务迭代升级,打造“项目一件事”“企业一件事”审批套餐38套,全年办理59件。

  二、“一体系”建设初具雏形。探索政务服务向乡镇农村延伸,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站点建设,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简单的服务事项,使用“三晋通”手机APP就可以办全程网办事项。

  三、“一网通办”深入推进。

市县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成使用,入驻部门259家,发布办事指南3716项,事项可网办率90%以上,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

  四、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

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设立企业开办专区,登记注册、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办理全流程实现一日办结。

  五、“照中含证”改革全省试点。

全省率先开展“照中含证”改革,统一证照申办、统一加载证照信息,实现一张营业执照涵盖所有许可信息,做到“一照一码走天下”。

  六、政府统一服务创新开展。

探索对未完成区域评估单体项目开展政府统一服务,选取蓝焰煤层气项目试点探索,实现全市首例全事项承诺审批,形成了煤层气开采项目全事项办理审批机制。

  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跑全省。

推出模拟审批、核准承诺、多证合一、以函代证、环评一本制等改革举措,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核准类、社会投资备案类、一般性工业项目类分别压缩至70、60、40、30个工作日以内,较全省分别缩减22、27、44和8个工作日。

  八、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线下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线上实现数据共享、一网通办。启动晋城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建立“中介超市”。

与江西省鹰潭市签署“跨省通办、一次办成”框架协。推出疫情期间靠前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事项“特事特办”、绿色通道预约服务等十项便民利企措施。

  九、创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程建设、矿业权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项目全部纳入市平台,实现目录内交易项目全覆盖,“平台之外无交易”。

全省首单电子保函应用,打通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

  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质增效。首次被列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城市,与全国先进城市同台竞技,争先进位;“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有望进入全国标杆城市。

市信访局

  一、信访战“疫”保障有力。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制定了“十要十不要”防控要点和疫情防控期间信访活动处置工作规程,严格落实防护措施,确保不发生因聚集上访而导致涉疫问题发生。

对34件涉疫信访问题,做到当日落实到位。

  二、党建工作引领发展。以“解民难、分党忧”为创建品牌,明确“初心+使命=责任、党建+信访=担当”的创建理念,实行了局党组成员联系县市区、联系成员单位、联系重点信访隐患“三联系”制度,督办推动化解信访积案14个。

  三、“零上访”创建一步达标。全市“零上访”村、企事业单位占比一步达标,实现了“三年目标、一年达标”。

  四、“控新治旧”成效显著。

控新上,新增的1052件初次信访事项,办结率达100%,初次信访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缩短至12.81天;治旧上,上级交办事项179件,化解168件,化解率93.9%,居全省前列。

  五、“四个重点”全面清零。

国家、省“四个重点”矛盾化解攻坚战交办信访事项全部办结,化解率100%。

  六、专项工作全省领先。10月份启动集中治理重复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以来,国家、省信访局交办的389件重复信访事项和信访积案,化解209件,化解进度全省领先。

  七、首都“护城河”工作受到表扬。重点节点期间信访保障均实现了“三个不发生”底线目标。

全国“两会”和北戴河暑期信访保障期间,晋城是全省唯一实现北京非接待场所、社会面“双零”登记市,受到省信访联席办表扬。

  八、网上信访便民利民。市、县两级政府门户网站全部开通了投诉入口,将手机信访APP整合至政务“晋来办”,群众反映诉求更方便、更快捷,网上信访增长3.77倍,占信访总量比率达88.01%。

  九、信访“三率”全省第一。

深入开展信访工作“规范化创新年”活动,出台了《提高信访事项“三率”水平八项要求》和《晋城市网上信访事项办理办法》,规范和优化事项办理流程,制定“五步”督战法跟进盯办,全市各级走访量大幅下降,“三率”水平居全省第一。

  十、法治宣传更加深入。以“循法信访、依法办访”为主题,组织宣传活动231场,参加单位307个,发放宣传资料4.7万余份,编制动漫视频16部,其中5部被省信访局采用,1部被推荐国家信访局。

市政府金融办公室

  一、引导金融行业同心抗疫彰显责任担当。协调人保财险等6家保险公司推出疫情专属保障计划,为我市赴武汉的医务人员及家属公安交警等2000余人捐赠专属保险保障5.16亿元。

  二、聚焦“六稳六保”综合措施促进经济复苏。出台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工作的8条务实举措,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疫情期间累计向4926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258.63亿元,向实体经济让利2.7亿元以上,全年未发生一起抽贷、断贷、压贷情况。

  三、“金融+”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品牌成效明显。

召开“金融+重点工业转型项目暨新材料产业”政银企对接会,“金融+商会”“金融+青企”政策对接活动,发出24道调度指令,选派68支金融服务队提供近千次的入企服务,为22个重点项目协调解决授信186.79亿元,贷款支持37.76亿元,非信贷融资7亿元,达成融资合作意向37.77亿元。

  四、“三大集群”衔接资本市场实现强势崛起。新增“晋兴板”挂牌企业31家。

形成2家主板上市、4家“新三板”挂牌、92家“晋兴板”挂牌、159家后备企业的上市挂牌集群。设立组建了太行富士康光机电基金和煤成气产业基金,市创投基金投向高端钨钢材料等3个创新型项目6009万元,带动联合投资3.2亿元。支持兰花科创发行全省首单疫情防控公司债。

  五、完成尿素期货交割库设立实现“零”突破。

推动兰花、天泽的尿素产品顺利入选免检期货品牌,兰花科创尿素期货交割库成功获批。

  六、加速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围绕“四块地”改革实施金融支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指导沁水农商行成功发放全省第二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抵押贷款260万元,有效推动农林集体经济“收入破零”。

  七、创新“三个三”工作机制实现金融精准帮扶。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5.7亿元,较年初增加6.76亿元,增长23.4%,带动服务脱贫增收人口3.75万人。

全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3.5%,连续4年超额完成投放任务,逾期贷款和逾期率双双为零。“1+5”脱贫综合保险承保建档立卡贫困户26313户、65818人,提供脱贫风险保障71.29亿元,赔付资金2.13亿元,兜住了因灾因病返贫底线。

  八、加快推进非法集资案件化解处置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非法集资案件立案处置,全年新增案件10起,同比下降23%;已破案4起。推动51起存量案件全部司法审结化解,销号率达100%,其中4起案件100%退款。

  九、地方金融监管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稳步提升。

组织开展了地方金融领域信访矛盾纠纷、涉稳风险隐患和P2P网贷机构的大排查大整治,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26人次,责令7家违规开展担保业务机构停业,取消3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营资格,监管约谈2名典当行负责人,3家属地和9家异地P2P网贷机构全部出清。

  十、创新开展打造“金融创文样板间”专项行动助力“创文”圆梦。打造了22个“金融创文样板间”,辐射带动市辖181个网点争先竞逐、全面提升,网点实地测评成绩达到98.42分,较年初提高16.05%,75%的网点晋升“十星”,较年初增长近10倍。

市能源局

  一、抓改革试点,能源革命开启了新局面。实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行动计划,建立清单管理和跟踪监督机制,全面落实6方面40项改革任务,释放了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活力。

  二、抓科技创新,创新驱动激发了新动能。打造创新生态小气候,167家规上能源企业建立技术服务中心,实现创新活动全覆盖。

注册成立晋城市安理工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并实质性运作,煤层气1#科学试验田实现贯通。与厦门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5个方面9项合作。

  三、抓减量重组,煤炭“减优绿”取得了新成效。淘汰落后与减量重组煤矿12座产能925万吨/年,建设矿井转产5座,新增优质产能555万吨/年。

12座煤矿开展绿色开采,2座煤矿建成智能化工作面,先进产能占比2/3以上。

  四、抓增储上产,煤层气开采能力达到了新提升。省属大型企业集团华新燃气集团注册晋城,煤层气单井日产量突破千万立方米,全年产量37亿立方米,全省第一。

  五、抓电力变革,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了新发展。

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直接交易机制,新办企业享受不超过0.3元/度的优惠电价,全年直接交易电量134亿千瓦时,节约电费7.2亿元。

  六、抓风光发电,新能源总装机争取了新突破。

新能源总装机容量从60万千瓦提高到105万千瓦,同比增长75%,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装机量中的占比提升到17.5%。

  七、抓监测调度,能源经济贡献得到了新提高。加强监测,实现能源工业产值860亿元。能源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达75%以上,在财政总收入中的占比达60%以上。

  八、抓能耗双控,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推进管理节能和科技节能,推行用能预算化和合同能源管理,能耗监测平台上线运行,前三季度我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6.7%,降幅全省第一。

  九、抓清洁供暖,推动民生改善作出了新贡献。

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9万户,超年度目标11.4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覆盖率达100%,农村地区达60%以上。

  十、抓从严治党,奋进转型发展谱写了新华章。打造“党旗飘扬,能源领跑”党建品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组建市能源发展中心和能源技术服务中心,建立能源革命大讲堂机制,完善74项工作制度。

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一、精准打造“护民之盾”党建品牌。开展打造“护民之盾”品牌党建创建活动,形成“党建+业务工作”“党建+能力提升”等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打赢疫情阻击战人防在行动。

成立人防党员先锋队,参加晋城西高速路口疫情防控检查,参加“万人入户”“千人入企”服务活动。

  三、精准对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制定十四项有力措施全面助推人防工程建设和人防设备企业复工复产;完善“网上办”“邮寄办”等服务模式,推动“无接触服务”“不见面办理”“零聚集服务”的方式,对市重点项目主动建立联络沟通机制,确保人防企业复工复产平稳运行。

  四、深化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整顿工作不断深入。

省人防办明确的168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专项治理以来全市累计追缴易地建设费7736.42万元,补建人防面积45978.62平方米。

  五、推动训练演练向实战化聚焦。开展了3次跨区拉动训练,签订支援保障协议;开展“准军事化”建设,连续8年组织晋城市人防系统“军事训练周”活动。

  六、警钟长鸣未忘国耻。开展了9·18警报试鸣。为提高全市警报覆盖率,2020年投资新增了一部分台警报器,使全市警报报知覆盖达到98%。

  七、建强群众性防空组织。组建7支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和2种新型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组建并注册登记“晋城市人防志愿者蓝盾救援队”。

  八、推进综合防护体系建设。

规范人防工程流程标准,优化设备备案程序,制定印发了《进一步规范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和专项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

  九、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0年随机抽取了25家人防设计、人防设备厂家和已验收的人防工程进行了双随机检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

  十、推进法治人防建设。继续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2020年,共下达法律文书63份;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管理模式、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事中事后监管、质量监督等法规制度,树立“依法”的思维,推进法治方式工作。

市大数据应用局

  一、成功摘得“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市”桂冠。我市基于大数据的中等智能城市综合应用,经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评审达国内先进水平,在2019-2020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中成为全省首家荣登全国地市50强,在第22届深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暨亚太智慧城市评比中,在全省唯一获此殊荣。

  二、数字政府建设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高质量完成大数据应用平台集成项目建设,在全省先行部署了城市物联网和5G+智慧停车应用平台,集成16个智慧应用上线运行,成为中西部地区政务服务基层延伸典范城市。

  三、市域社会治理基层服务智能应用在全省点睛出彩。汇聚了60多项社区高频服务事项,率先在前书院等社区示范应用,在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中,得到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商黎光的肯定和参会代表的称赞。

  四、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晋城在线”绩效评估全省领先。搭建了全市统一的政务网站集约化管理平台,率先在全省完成政府网站IPV6改造,在工信部2020年度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晋城在线”跻身全国50强,全省排名第2位。

  五、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改革举措成为全省标杆。率先完成省市平台互联融通改革,累计整合23条市直部门服务热线,实现“一号对外、多线联动”,共受理转办各类诉求14余万件。

  六、培育国有大数据现代骨干企业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组建了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公司、国投智慧停车公司和山西云时代晋城公司,指导云祥大数据公司创建了“AI+大数据”博士工作站和招才引智示范基地,承建的城市政务大数据协同安全平台被工信部确定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七、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市县各部门监管业务系统与省级对接,架起了大数据分析预警、效能评估的“烽火台”,逐月排名稳居全省一流。

  八、大数据惠民工程让百姓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完成市政府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之一“大数据”惠民应用工程,“晋来办APP”以市区小学生入学在线登记报名为标识,集成上线390余项便民服务。

  九、“领导驾驶舱”引领决策调度按下“快进键”。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键直连、远程调度,累计服务智能视频会议470余场,在部署疫情防控和推进重点工作中,为各级各部门协同高效、精准指挥提供了支撑保障。

  十、数字平台赋能电子消费券发放刺激经济快速回升。

疫情期间,依托全市大数据云平台,率先在全省首创大规模发放电子消费券,累计发放5850万元。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一、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实现既定目标。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生产经营性事故同比大幅下降的既定目标,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全市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全力赢赞誉。创文期间,交警支队制作了“创文迎检期间警力部署图”,实行“网格化”精准布警,“路长制”勤务模式,全市交警向交通违法“亮剑”,向交通陋习“宣战”,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交警力量。

  三、荣膺“全国文明单位”。

推进公安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支队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020年11月20日,交警支队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四、电动车管理步入法制轨道。起草《晋城市电动车管理条例》,经晋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0年7月31日经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发布,已于12月1日正式实施。

  五、重大交通安保圆满完成。

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全国康养产业大会在晋城召开期间,交警支队高标准规划、精细化部署,确保了路线道路通行顺畅。

  六、加速推进“智慧停车”破解城市停车难题。交警支队初步建成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并于7月1日投入试运行。

持续推进停车进位、停车进库工作,施划路内停车泊位2万余个,完成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技术改造1万个的工作目标;鼓励房产企业以“优先租赁,租售并举”的形式最大限度释放地库闲置车位14997个。

  七、“畅安2020”系列行动整秩序保畅通。

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增强摩托车骑乘人员安全驾驶意识,整治酒驾醉驾,机动车等问题,开展了“畅安2020”1至5号行动。5月份,公安部交管局视频抽查地市城区道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头盔佩戴情况,我市在所抽查城市名列第一位。

  八、“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出台发布《晋城市公安交管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二条举措》等,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企业营商环境,冲刺公安工作群众“三感”“九联冠”。

  九、融媒体宣传力度空前。

打造融媒体矩阵宣传新格局,把"微宣传”做成“大文章”,微信关注量31.6万,微博关注量12.1万,抖音关注量16.9万,快手关注量146.1万,成功跻身全国公安交警官方账号前十。

  十、抗击疫情担当作为广受好评。交警支队深入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在疫情爆发之初,24小时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市共建立52个防疫检测点,共计出动警力7070人次,警车1542辆次,分流、引导、检查车辆295394辆、人员478519人,劝返车辆9837辆。

市总工会

  一、强化思想引领,坚定职工信念。创建工会“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点,组建理论宣讲员队伍。举办“我们爱朗诵”活动,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等活动。

  二、围绕党政中心,助力转型发展。

开展“心系重点工程、情系一线职工”暨“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夏送清凉和冬送温暖活动。疫情期间投入资金440余万元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开展“新时代最美劳动者”选树活动。

  三、创新工作模式,维护职工权益。狠抓职工普法教育,发挥“职工法律维权工作站”作用,搭建“晋城职工法律维权”微信平台,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四级组织,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裁审工作机制。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工会主席和煤矿群监员培训。

  四、注重阵地建设,服务职工群众。

新建市级“妈咪小屋”25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个、职工书屋20个、职工心理健康咨询基地5个、四星级煤矿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10个、省级职工爱心驿站10个。打造“恋在这里 工会有约”大型职工婚恋交友平台,开设“职工心理健康云课堂”。

  五、帮扶救助贫困,增进党群感情。出台《关于全市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精准帮扶,在档城市困难职工实现了动态清零。

慰问困难职工和环卫、园林、交警等一线工作者13446人。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支出1169.8万元,补偿人数4329名。为23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金秋助学金14.95万元。

  六、劳动技能竞赛,提高职工素质。

开展职工“五小六化”竞赛送奖到基层活动,发放奖金近百万元。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了劳动竞赛活动。开展农机、畜牧等8个行业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七、弘扬劳模精神,激发职工热情。

开展“五一”劳动奖评选表彰活动。开设“劳模风采”专栏,讲述劳模工匠故事。

  八、加强基层基础,增强工会活力。

开展工会组建专项行动,新组建工会190个,发展会员10937人。创建工会组织和会员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社会为乡镇和行业工会公开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105名。

  九、依靠制度建设,规范工会工作。出台职工应急救助、职工书屋建设等管理办法和送温暖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10余项工作制度,形成了依法建制、依制办事、规范运作的工会工作氛围。

  十、坚持党的领导,创造辉煌业绩。健全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打造“四项学习强本领 当好职工娘家人”党建品牌,形成为民、务实、有为、清廉的工会机关风气。市总财务工作和“安康杯”竞赛活动受到全国总工会表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三项工作在全省工会系统交流经验。

共青团晋城市委

  一、“青年疫情防控突击队”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践行初心使命。疫情期间,4447名青年志愿者,90支志愿者小分队,踊跃投身我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重点领域和急难险重任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2万人次。联手市商务局、慈善总会、邮政局,打通一条防疫物资供应链,2月3日凌晨为我市成功组织回40余万件医疗保障物资。

  二、“青春绿”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团市委紧扣争创决胜年,5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车站广场、社区家庭开展公共设施卫生清洁、文明出行引导、创文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城涌动起一片“青春绿”。

  三、举办首届线上招聘会。疫情期间,团市委针对企业用工难、青年找工作难的问题,联合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开展2020年晋城首届线上招聘会,253家企业,提供6500余个岗位,开展线上招聘直播6场,直播在线最高峰7536人,总人流达到2w+,建立求职群6个。

  四、服务青年人才回家乡发展。

组织开展2020年学子归巢、“青春兴晋”青年人才座谈会和大学生返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联合市直和县区机关单位,双向对接就业岗位,313名大学生步入岗位实践。成立“晋青驿站”。

  五、启动“助力青企、激活经济”三项行动。联合市直相关单位共同组建金融、司法、政策服务队,搭建宣讲、交流服务平台,开展民营企业“线上+线下”招才引智主题活动。

  六、搭建晋城青年融入中原战略支点。积极与新乡、郑州团市委对接,共同拟定出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在筹备成立“晋豫青年企业家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围绕青年企业家交流、青少年艺术交流等六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合作。

  七、着力打造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专业化队伍和平台。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和42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化服务团队,开展心理辅导、公益讲座等活动;线上线下开辟青春路法治行等六大项目板块的法治宣传体系。

  八、开展“青力扶贫 联奔小康”扶贫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晋城市青联委员化身“带货主播”,为本地特色农产品代言,直播间累积浏览量达20万余人,总成交额达13万余元。

  九、关心关爱弱势青少年群体。开展“心向阳 花绽放”关爱困境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朝阳课堂”义务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关心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为留守儿童带去剪纸、烘焙等精彩丰富的志愿课堂,服务3000余名青少年,189名贫困儿童圆梦微心愿。

  十、深化青少年创客教育。举办“晋城市第三届中小学生创客大赛暨中原经济区首届创客邀请赛”,市直及各县百余所中小学校700余名中小学生参赛,实现了从幼儿到高中全覆盖。

市妇女联合会

  一、举办“太行女儿巾帼大宣讲”活动。“太行女儿”巾帼宣讲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开展线上理论宣讲122期,线下宣讲86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妇女群众的心里。

  二、开展“晋心抗疫·巾帼助力”系列行动。

疫情期间,市妇联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担当,成立“晋城——武汉亲情一线牵”微信群,帮助解决困难。在得知我市援鄂医护人员存在生活用品短缺的情况后,市妇联在短短2个小时内募集女性卫生用品、冲锋衣等464件,寄送武汉。设立“巾帼关爱”慈善基金。

出资建立“巾帼关爱”慈善基金;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对接西马匠社区和单位驻地凤鸣社区,配合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三、开展晋城市“云上好品·巾帼助农”活动。

利用“钉钉”平台组织开展巾帼网络电商短视频带货直播“云”培训;组织开展“云上好品·巾帼助农”乡村女主播培训暨直播大赛助力消费扶贫活动。全年网络助销贫困地区小米、连翘茶等特色农产品20余万元。

  四、开展寻找“抗疫一线最美女性”和“抗疫最美家庭”活动。在市妇联微信公众平台展示最美女性风采20期290名,“抗疫最美家庭”事迹13期。

举办晋城市“最美家庭”揭晓暨好家风故事宣讲大会,揭晓231户市级“最美家庭”。

  五、开展“巾帼建功新时代·志愿服务暖人心”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太行女儿”巾帼志愿服务队融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服务。

11月19日,市妇联在全国巾帼志愿服务示范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

  六、组织改革“破难”行动。成立“四新”组织妇联252家,建立“妇女之家”218个,让更多的妇女群众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开展“春风行动”女性专场网络直播招聘。460家单位,提供女性岗位2875个,参与人数8315人,达成意向1117人。

  八、加大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力度。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在预防、发现、推动解决侵害妇女儿童案件中积极作为。

出台《晋城市反家庭暴力联防联动机制》,制定《晋城市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建立《预防性侵未成年人、维护女童人身权益工作四项机制》,在城区挂牌成立全市首家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救助中心。

  九、开展巾帼暖人心服务。各级妇联救助特困妇女儿童、困难老党员老妇干228人,救助110500元。

加大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和救助力度,免费检查3.98万人,为15名患者申请救助金15万元。全年开设“健康知识科普讲座”58期。

  十、深入开展“六进一讲”活动。大力宣传《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各级妇联法律宣传110场,发放宣传资料近2.8万份,受益群众20000余人次。

市工商业联合会

  一、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举办晋城市民营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培训班、全市民营企业家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和四期“民企大讲堂”,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队伍阵地建设活动。

建立优秀民营企业家人才库队伍、晋城市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队伍、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特约观察员队伍。通过三支队伍建设,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政治基础。

  三、疫情防控捐赠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工商联组织各级工商联和商会组织积极应对,加强防控;号召全市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742家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和个人累计捐赠近600万元。

  四、商协会党建引领活动。

成立了“市工商联商会行业委员会”,理顺11家商会党组织关系,将商会业务主管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商会建设。

  五、优化营商环境活动。

深入市直商会、重点民营企业开展疫情影响专题调研,形成《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意见建议梳理清单》,召开回应民企诉求反映政府部门座谈会,逐条逐项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帮扶解决措施。

  六、经济社会调研活动。组织全市民营企业参加全国性网络调查5次,及时将疫情冲击影响反馈至全国工商联。

晋城工商联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调查点工作先进基层工商联”称号。组织市域规上、限上民企进行满意度调查,形成《关于我市贯彻落实民营经济“30条”满意度测评情况的报告》。

  七、法律维权活动。与市检察院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发放《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法律风险防范和政策指引》,并设立了检察院派驻工商联检察联络室,强化检企对接。与市司法局、律师协会联合开展专项“法治体检”活动。

  八、以商招商活动。

“请进来”:9月29日举办“沿黄河中原城市工商联暨民营企业合作交流会”,力邀郑州、长治等四省十五市企业家代表100余人,到我市丹河新城等地观摩考察。“走出去”:先后多次赴河南省工商联、郑州市工商联等地开展对接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丹河新城暨重点产业项目郑州推介会的邀商工作。

  九、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活动。

举办全市民营企业家及商协会助力“爱心超市”捐赠活动,现场捐赠资金106万元,为全市177家“爱心超市”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截至目前,全市227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组织,结对帮扶了590个村,其中贫困村149个,帮扶贫困人口17195人,通过产业帮扶、技能帮扶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9929.77万元。

  十、文明城市共建共享活动。

出台《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通知》,发出《同心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倡议书》,从5月22日开始,连续举办了10场“共话晋城情,共筑文明城”民营企业与文明同行活动,为全市创文工作加油助力。

市科学技术协会

  一、建立“范守善院士专家工作站”。

5月20日在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举行“范守善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仪式,市委书记张志川、市长王震和省科协副主席郝建新出席。

  二、举办4场科技经济融合产业高峰论坛。

9月18日~19日,联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阳城县政府举办2020阳城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20中国古建园林琉璃产业高峰论坛,市委副书记、阳城县委书记姚逊出席并致辞;9月29日,联合省科协等举办山西晋城现代铸造产业高层论坛;11月12日,与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举办长三角科技资源暨转型项目晋城推介对接会。

  三、被中国科协授予“2020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会同市委宣传部等8家单位,在泽州县开展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晋城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等17项活动。

  四、“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受到山西省科协通报表扬。与市科技局举行主题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服务晋城转型发展”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副市长武健鹏出席并讲话;10月8日举办了全市老科技工作者座谈会。

  五、科协“3+1”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市6个县科协完成“三长制”建设全覆盖,做到“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启动科协系统“N+1”组织建设;在湖南大学举办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培训班。

  六、科技智库助力我市脱贫攻坚。市科协荣获山西省科协2020年度优秀智库成果和第二届晋科智库论坛优秀征文申报组织奖,选送的5篇论文中,3篇荣获一等奖,1篇荣获二等奖,1篇荣获三等奖,助力我市脱贫攻坚和产业转型。

  七、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位居全省第一。

着力促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市科协被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优秀组织奖。与市教育局举办“科普大讲堂”活动,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为我市中小学举办50场科普报告会。连续9年编印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科普读本近30万册。联合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等7家单位举办晋城市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二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八、做好疫情应急科普宣传工作。疫情期间,“晋城科普”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累计推送疫情相关科普内容660篇;在“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开设“防疫科普”专栏128期。

  九、科技工作者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举办“科普进社区、文明进万家”活动;举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竞赛;积极开展同东后河社区“联点共建”。

  十、成立晋城市药茶协会促进药茶产业发展。5月20日率先在全省成立市级药茶协会。在山西药茶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我市“晋岳牌桑叶茶”被评为“2020山西药茶十大创新品牌”,“百草盛牌紫苏茶”“盛世梨园牌黄芩茶”“泽翘牌连翘茶”被评为“2020山西药茶十大创新孵化品牌”。

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一、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荣获中国侨联表彰。阳城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侨胞之家”全覆盖。

市侨联机关的聚心侨胞之家,荣获首批“全国优秀侨胞之家”称号。中国侨联副主席程学源专程赴我市调研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工作,对我市侨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陵川棋子山跻身“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至此,我市共有5家获此殊荣,数量居全省各市之首,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打开了新的窗口,让世界了解晋城,让晋城走向世界,为我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亲情中华·网上讲故事”夏令营活动被中国侨联誉为“沁水模式”。共有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共9个班的384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和国内的178名青少年参加了活动。

办营基层侨联、办班数量、音视频作品被中国侨联采用数量都名列全省第一。特别是沁水县侨联首创的“双营”即海内外营员“一对一结队子”办营模式,受到中国侨联领导好评,被誉为“沁水模式,出经验,宣传了沁水”。

  四、纪念“侨法”颁布3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受中国侨联表扬。我们通过电视栏目、法律“六进”、文艺演出、主题宣讲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知识宣传活动。9月,我们在晋城电视台主办的“侨法”知识竞赛,同时在太行日报社微信公众号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33万多人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中国侨联评价我们“活动多,效果好”。

  五、疫情防控工作受到山西省侨联和山西省华侨公益基金会表扬。我们积极主动履职,把侨联的群众工作优势、桥梁纽带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全市海内外侨界人士捐助防疫款物总额达62.23万元,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受到山西省侨联和山西省华侨公益基金会表扬。

  六、圆满完成疫情特殊时期第五届海峡两岸“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活动相关工作。我会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邀请中国侨联指导,联络发动了40余名海外侨商侨领,录制拜祖视频,现场、线上滚动播放,圆满完成了疫情特殊时期第五届炎帝拜祖活动相关工作。

  七、宣传工作名列全省市级侨联第一方阵前列。我们全年共发布侨联信息53期,市侨联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图文消息217期,被人民网、人民日报、中新网、中国侨联、山西省侨联转载21篇。

  八、凝聚全市侨界力量助推文明城市创建。6月23日,市侨联联合市委统战部、市文明办及城区区委统战部、侨联,在城区洞头村举行了“五联共建”——市、区侨联携手共建文明城市志愿活动,归侨侨眷、创文志愿者共计100多人参加了活动。

全市归侨侨眷和侨联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创文工作,为晋城和沁水文明市、县最终的成功创建贡献了侨界力量。

  九、精品党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我们把党建和侨联工作特点结合起来,制定了“凝聚侨心 联通世界”品牌创建方案,通过深入街办、社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党建带侨建”工作新局面。

  十、持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我们都要集中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侨资侨属企业、主要侨干等,共为全市67户归侨侨眷发放慰问金5万元,给侨界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一、全力动员以艺抗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市文联及时向全市各文艺家协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倡议,组织创作了各类抗疫文艺作品千余件,并在我市文艺网站开辟了“抗疫专栏”集中展示。

  二、积极助力脱贫攻坚。

分别在高平野川、陵川巡家建立了昌黎书院和文创基地;开展了“飞入寻常百姓家”“太行山遍小康歌”采风创作活动和“2020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组织文艺家深入到陵川县台北村,为村民奉上书法和摄影精品,用文艺的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三、热情参与文明创建。举办了“百名书家助力晋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益笔会”“‘我的城市 我的家’2020晋城市首届城市印象短视频大赛”“32万人跟着晋文文一起嗨爆夏夜”活动;创作了《晋善晋美》《晋城就是我的家》《美哉,晋城》等多首主题歌曲。

  四、文艺活动反响热烈。

举办了“榆木诗集《余生清白》新书发布会”“静水流深——张世明五十年艺术生涯作品展”“丹淮墨韵朱军淑书法展”“‘放歌太行山’山西当代优秀民族男高音音乐会”“太行古堡主题影视文创大赛”等一些影响广泛,群众积极参与的展演展示文艺活动。

  五、惠民活动广受欢迎。扎实推进“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文艺演出”“书法美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拍摄全家福”“送戏下乡”等活动数十场,树立了文艺界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文艺精品成果丰硕。音乐会《爱上经典 咏唱名著》、戏剧《沁岭花开》《申纪兰》、舞剧《路》成功演出,社会关注度高,好评如潮。

  七、文学馆教育功能凸显。

强化赵树理文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性,与多家企事业单位联点联建,加强软硬件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开展活动,举办展览,丰富赵树理文化沙龙的内容,增强文化内涵,发挥了文学馆综合教育功能。

  八、《太行文学》影响扩大。

积极开展文学笔会、文学采风等活动,多篇作品被国家级刊物转载,张暄、任慧文获得“赵树理文学奖”,董小可、榆木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刊物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市级文学刊物中名列前茅。

  九、持续延伸工作手臂。适应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需要,加强新文艺群体工作,广泛联络新文艺人才,扩大文联服务范围,支持举办了儿童话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游山西、读历史》采风活动。

  十、加强联络规范管理。组织召开了各县文联、企业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工作座谈会,深度接触文艺界代表,了解情况,倾听呼声;加强协会党建和意识形态管理,指导剧协、摄协成功换届,筹备成立舞协,推动协会工作规范化。

市残疾人联合会

  一、圆满完成了省政府民生实事“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总任务3098名,实际完成4196名,完成率135.4%,位居全省前列。

项目实施对加快推进全市残疾人小康进程,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顺利完成市、县残联机构改革。

市残联机构改革方案在充分遵循省残联改革方案精神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借鉴兄弟地市残联改革有益举措,高质量形成了切合实际、亮点突出、任务明确、系统可操的改革方案,为县级残联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县级残联改革工作按部就班、有序推进,按照省残联改革任务工作要求,如期完成,进一步增强了全市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三、推动出台《晋城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晋城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了残工委工作规则和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

帮扶265户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帮扶资金为每户3000元,共计79.5万元,帮扶对象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五、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

为405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共计资金101.25万元,全市残疾人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六、扎实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举办保健按摩、电子商务等职业技能培训班12期,培训残疾人439名,其中建档立卡54名。

  七、对创业就业残疾人进行扶持奖励。

对3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和596户自主创业残疾户进行了补贴奖励,补贴资金150万元,扶持就业创业残疾人724名。

  八、为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为490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12.74万元。

  九、创建了“保障权益 助残先锋”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助残志愿服务,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十、开展腾讯“99公益日”活动。申请了“晋善晋学、为爱助力”项目,筹集爱心款近30万元,可以为50名0-14岁的残疾儿童提供10个月的生活补助。

市红十字会

  一、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市红十字会把参与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开展疫情防控专项募捐工作。

市红十字会共接收募捐款物合计1450.53万元,捐赠资金和物资按照捐赠者意愿和市疫情防控办指令全部拨付。

  二、率先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在我市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安装2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在配置点开展以心肺复苏和AED使用为主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共培训680人,在全省地级市中首家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三、稳步推进国奶扶贫工程项目。

为助力脱贫攻坚,市红十字会积极与北京联慈基金会合作开展国奶扶贫工程项目,为全市缺少母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资助约812万元的国产婴儿配方奶粉,使9309户家庭受益。成为全省首家实施“国奶扶贫工程”项目全覆盖的地级市。

  四、继续实施“生命互通”项目。举办无偿献血宣传月活动,大力推动宣传无偿献血;全市动员308名志愿者采集造干细胞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有2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2名血液病患者生命。

开展线上“云上缅怀人体器官捐献者”公益活动,与长治医学院签署遗体捐献协议,全年实现人体器官捐献9例,遗体捐献2例,为26名脏器衰竭患者带来生命新希望。

  五、积极开展人道救助工作。

先后开展“博爱送万家”“博爱助困”“紧急精准救助”等公益项目,共救助困难学生、大病患者等困难家庭730余户。发放救助金60余万元。持续做好“天使基金”项目工作,全市上报0-14周岁先心病、白血病患儿14名,为12名先心病、白血病患儿发放救助金26.5万元。积极上报灾情,为沁水县暴雨洪涝灾害争取1.66万元救灾物资,全部发放给受灾群众。

  六、扎实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积极推进救护培训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五进”活动,全年共举办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31期,完成初级救护员培训2025名,开展普及培训131场,普及群众达31600余人次。

  七、强化提高红十字业务工作能力。

组织开展全市红十字系统专兼职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1次、全市红十字赈济救援演练1次、造血干细胞及无偿献血业务培训班1次、救护师资规范化管理培训班1次,提高全市30余名干部职工和20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骨干服务人道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八、积极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红十字志愿者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服务人数达380人次,服务时间5135小时;参加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33次,服务时间1390小时。

全年共有709名红十字志愿者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志愿服务总时间21100小时。

市委党校

  一、贯彻市委部署彰显党校担当。

疫情防控,58名党员全体“请战”,5批20名高速执勤,3批24名社区联防,4名领导助企复工复产;决战创文,开展联点共建志愿服务15次240余人次,全市考评“十星”单位;决胜脱贫,累计投资超3000万元,松庙变成康养圣地,中央台报道“党校扶贫故事”。

  二、聚焦主业主责发挥党校作用。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6期,培训学员12568人次。

开展线上宣讲,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校外宣讲267次,受众2.7万人次。坚持教学、科研、咨政一体推进,全年科研立项7项,论文32篇,咨政报告27篇。

  三、“两省八市”拓展党校开放办学。圆满主办晋豫“两省八市”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首届教学科研经验交流会,搭起“两省八市”在师资、课程、教学点等方面合作框架,开启开放办学新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创新课改提升党校魅力。创新性研发双讲、无领导小组讨论、红色家书体验等新模式教学,与“人民学习”网合作签约,开发红色微党课,打造创新精品示范课,举办“我们的精神底色”网络公开课,学员赞叹“党校变了新样子”。

  五、省级赛事晋城成绩优异。办学质量全省优秀。全省党校赛讲,晋城4名教师分获市县组二等奖、三等奖,获奖率全省第一,为党校历年参赛最好成绩。

全省社会主义学院赛讲,获全省第一名。省委党校领导高度评价晋城工作。

  六、队伍建设激活党校一池“春水”。

晋升处级以上职务职级6人,提拔调整科级22人,中层正职均为80后;13名新招教师正式入职;5名年轻教师晋升讲师。创新开展灵活挂职、随同调研、参与督查等补足教师实践课,实现教师外出进修全覆盖。

  七、项目推进提升党校品质。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学员及教职工宿舍楼,投资近150万元建成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系统,投资335万元完成报告厅音视频改造项目,投资683万元完成体育活动中心新建项目。

喜荣“山西省模范职工之家”。

  八、绩效激励激发党校活力。

目标考核优秀人均增资12,000元;单位人均经费按行政对待,引入市场化评价机制,出台评估与报酬挂钩、师资费发放等激励制度,激发教职工内生动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将学员评价作为合作的重要依据。

  九、问题式整改补齐党校短板。针对能耗高,依靠职工力量搬迁新办公区;针对资产底数不清,首轮清查资产11689件;针对档案管理不善,建档823卷;针对长治校区欠租,协调督促,3000万元租金已收回2450万元。

成立校史编写组编写校史。

  十、机关党建引领党校发展。全年创新开展中心组学习26次,做到讲政治真学习全覆盖提素质。

完成机关党委改选和机关纪委补选,支部重组划分,打造“党校姓党·红色阵地”党建品牌,举办建党99周年“十个一”主题活动,党建引领抒写党校事业新篇章。

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研究室)

  一、启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录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百年纪念片,配合市委宣传部录制《晋城党组织发展史纪录片》。

  二、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活动。完成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委党史研究院、省文旅厅、省文物局要求的关于推荐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的上报工作。

  三、深化史志资政和实践问题研究,编纂完成了《晋城年鉴》送审稿。

《晋城年鉴》是市政府组织编纂、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晋城市唯一的综合性年鉴,具有内容翔实、形式丰富、极具权威性等特点。

  四、推进党史基本著作修订,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晋城历史》简本送审稿;指导城区、阳城县、沁水县按要求完成了党史基本著作编辑出版。

巩固完善完成了2020年实现“志鉴”两全目标。

  五、挖掘地方史志资源,点校影印康熙45年《泽州志》,该古志是晋城历史上尚存的三部古志之一,也是研究晋城古代历史重要的地方性史料。

  六、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逐月收集、整理、编写《晋城大事记》,并上报市委。

  七、推进编研成果数字化转化工作,完成了市县2019年鉴二维码制作,生成电子书,并在“晋城在线”“晋城年鉴”专栏发布,向全社会公开,方便群众查阅。

  八、完成了《山西年鉴》的资料收集上报工作。

  九、扩大党史方志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晋城故事,于2020年9月22日开通“史志晋城”微信公众号。成为传播史志文化的重要载体,走在全省史志系统前列。完成了省委党史研究院下达的“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系列活动,组织上报征文稿件10篇。

  十、协助省委党史研究院完成了《山西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B系列丛书晋城卷的出版工作。

市委新闻中心

  一、新闻发布会场次遥居全省各市之首。全年共召开新闻发布会54场,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发布单位76家,领导113人次,创历史之最。其中,市级领导参加3次;在北京、太原、郑州各举办1次。

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共举办专场新闻发布26场,正确引导了舆论,有效地配合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二、强化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举办了两次全市新闻发言人培训。8月19日,举办“新闻发言人素养”专题培训,邀请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分析师杨茜,为全市新闻发言人授课。

10月下旬,组织举办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发言人舆情引导”专业培训班,。

  三、重大主题宣传成果丰硕。

晋城市第五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宣传报道,在国内外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稿200多篇。全省城市工作大会、全国康养大会、丹河新城暨重点产业项目招商推介大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先后邀请中央级媒体30多家211多人次,发表稿件408多篇,其中在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推出专版2个。围绕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开展对外宣传,在山西晚报推出3个专版。

  四、积极有效引导处置舆情。

在突发事件舆情处置中,与媒体协调沟通,及时了解情况,发布权威信息,有效挤压谣言传播空间,确保全市舆情总体平稳。

  五、不断拓展外宣渠道。牵头组织开展2020年“百城共赏‘云’游晋城”中国城市网盟联名直播暨“把美丽晋城寄出去”活动,向国内外城市邮寄明信片2万余张,累计在线观看总量达1200万+人次,网友留言、互动评论达150万+条。

  六、建立完善了与驻市媒体合作机制。

晋城发布与山西画报合作开展古村古堡专题报道,先后共推出36期,每期受众达90万人次,总浏览量约3400万。经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等网络媒体同步推送,浏览量达上亿次,为我市太行古堡申遗起到了助推作用。

  七、丰富创新宣传形式。

新媒体新闻宣传取得突破。中心抖音号运用航拍、360度全景拍摄等高技术的拍摄手段,内容扩展到宣传国际国内大事,省内市内重大活动,今年发表抖音作品100多条,粉丝量达到1.4万多人,点击量达340万人次,影响力和受众率剧增。组织或参与策划了“聚焦泽州 放眼九州”等摄影采风活动。

  八、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协调相关单位和个人参加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20届“2020环太平洋国家艺术邀请展”,市书画院画家作品入选。

我中心制作的《太行古堡》明信片和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沁河古堡群铜墙铁壁四百年组图两作品参加省委宣传部“2020年地方优秀外宣品评选”活动。中心主创并承办的宣传我市古堡古建的情景广播剧《永宁古寨》,开机拍摄制作。

市委讲师团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采取领导带头学、专题辅导学、交流讨论学、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先后集中学习57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高质量服务市委中心组学习。

科学设置学习专题,组织18次集体学习研讨,《山西日报》刊发《以观念转型为先导开创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理论文章,介绍我市运用中心组学习推动伟大实践的经验。

  三、加强对县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指导。为各级党委编印6期24余万字的《学习》辅导资料,做到每期都有主题主线;在全市116个县处级党委中心组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学习研讨,累计学习909次;对全市县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进行专项督查考核。

  四、组织召开全市重大会议。圆满完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等重大会议的会务组织、资料准备、领导讲话、宣传报道以及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等工作。

  五、坚持提升“晋城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品牌影响力。

深入推进“两转三讲”,在全市组织开展2020年理论宣讲比赛,择优选送参加全省理论宣讲大赛并取得佳绩,努力把深道理讲浅、把大本子讲薄、把大道理讲明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六、创新开展重大主题宣讲活动。推出“新品云宣讲”,通过网络直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示范宣讲等活动,央视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产生较好反响,线上线下受众人数达500万余人次。

  七、深入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围绕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节点、重大课题,为36家基层单位提供培训授课,并发放1万余册宣传辅导资料。

2020年荣获“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八、持续深化理论研究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需要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10余篇;编写《晋城市2020年基层理论宣讲优秀作品选》。

  九、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试点工作;对七届市委第九轮、第十轮和第十一轮巡察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对全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考核。

  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利用学习强国、好干部在线、三晋先锋等载体和每周五集体学习、外出学习、集中培训的形式,认真抓好干部学习教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一、积极“以文辅政”。牵头完成了市长在2020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文稿起草工作,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研究重大课题。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全科网格建设等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其中《对晋城市全科网格建设的调查与建议》通过专报报送山西省数字政府“驾驶舱”。

  三、开展专题调研。

对我市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开展了专题研究。形成了装备制造、康养等五个专题调研报告,其中《晋城市钢铁铸造产业发展情况报告》获得市委副书记、阳城县委书记姚逊批示。

  四、做好公文审核。

从11月份开始,负责审核把关以市政府名义、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各类公文,规范公文标准,求真务实,坚决退回“问题文件”,截至目前,已审核各类公文100余份。

  五、提供信息服务。

《晋城发展研究》以内部资料形式,为市县主要领导和市直综合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提供重要经济动态解读及对晋城发展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全年出刊24期。《晋城经济》定期刊登探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全年出刊6期。

  六、加强舆论引导。

参与《局长讲法》电视栏目普法视频录制,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进行解读。围绕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进行宣讲,切实发挥了思想引领、舆论推动作用。

  七、促进社会智库发展。针对我市社会智库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促进我市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凝聚社会智库力量,更好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八、提升干部素质。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年集中学习53次,绝大多数同志“学习强国”上的积分都超过28000分,2020年度积分达到了17000分,所有同志“好干部在线”学习超过110个学时,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九、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及时排查并落实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等政策。积极协调市、县水利部门解决帮扶村饮水安全问题。疫情防控期间选派干部进企业入社区帮助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十、强化党的建设。扎实开展机关党建“一单位一品牌”创建活动,将我中心党建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提炼整合形成“新型智库·服务先锋”党建品牌。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创新主题党日形式,以集中缴纳党费、集体过政治生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

市直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一、开展市直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图纸及信息录入共计307.94万平方米,实现了办公用房权属、档案、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二、从制度层面保障机关不动产权集中统一管理。出台了《关于解决市直单位国有建设用地上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晋城市市直党政机关国有建设用地上不动产登记工作简化登记意见》,为下一步机关不动产统一权属登记提供了政策依据。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晋城市市直机关不动产集中统一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党政机关不动产管理体制,明晰了管理职能,打牢了制度基础。

  三、为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疫情期间,根据省市有关房租减免政策,组织党政机关对权属内中小微企业租户减免租金共计123.52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了营商环境。

  四、零事故完成公务出行保障任务。全年累计派出车辆4800余台次,安全行驶70余万公里,圆满完成各项公务用车保障任务。

  五、完成全市公务用车信息填报和运行费用统计工作。

完成了全市公务用车信息和运行费用统计工作,为掌握全市公务用车管理和经费情况提供了数据依据,为巩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和夯实公务用车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六、零失误完成各类接待任务。

严守陪餐人数和就餐标准两条红线,将晋城文化融入接待工作,让来宾直观感受晋城发展变化,提升了公务接待文化内涵,圆满完成郑州招商引资大会、全省城建大会、全国康养产业大会以及各类接待保障任务。

  七、后勤服务集中统一管理成效明显。对市直9处集中办公区域后勤服务进行了统一管理,引进社会化购买服务,建立了监管体系和考评办法,最大限度把部门从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

  八、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在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带头过紧日子,引导干部职工养成节俭餐饮习惯。

  九、建设消费扶贫专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成立消费扶贫专馆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建设方案,确定农特产品供应链建设资金使用和补贴办法。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消费扶贫专馆9家,总面积1100.5平方米,销售额近60万元。

  十、推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面向公众开放停车位。

会同市智慧停车建设领导小组向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出倡议开放内部停车位。目前,共有94家企事业单位向市民错时开放停车位2800余个。

市档案局

  一、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得到新保障。市委全面加强档案工作领导,将档案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市档案局组织对六县党委、政府和76家市直党政机关开展档案工作专项考核,有力推动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取得新进展。督促指导各县档案馆、各中央、省、市属企业做好国企退休人员档案移交接收工作。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58099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实现社会化管理。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取得新成效。印发通知,指导各县、各部门各单位做好疫情防控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征集战“疫”档案,使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珍贵记忆得以永久保存。

  四、行政审批专业档案管理形成新规范。审批印发《晋城市行政审批事项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编印《晋城市行政审批档案管理工作指南》,为全省行政审批档案管理树立了样板。

  五、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调研指导,举办档案专题培训,全市精准扶贫档案收集齐全、管理规范,真实记录扶贫工作历程,充分展示脱贫攻坚成果。

  六、转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取得新进步。认真贯彻落实《晋城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备案办法》,及时掌握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和档案管理现状,并配合行政审批部门做好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

  七、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得到新拓展。

全年接收50765卷档案进馆,市档案馆馆藏量达到741082卷,名列全省地级市档案馆第一;接待利用档案资料1500人次,群众查档满意度为100%。

  八、档案信息化建设全省领先。

继续深化拓展晋城市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持续推进馆藏档案的鉴定、划控、数字化等工作,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量达到20947576画幅,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5%以上。

  九、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

对馆库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等154个安全风险点逐项逐点进行自查评估,全面进行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确保档案馆库、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

  十、档案编研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果。《抗日战争档案选编·晋城市档案馆卷》通过国家、省档案局审核;“6·9”国际档案日,太行日报公众号推送的宣传文章,点击量达40.57万人次,“走进晋城市档案馆”微直播单日点击量高达50万人次。

市投资促进中心

  一、深化“三化三制”改革。为了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招商工作进一步去行政化,改革成效迅速凸显,考核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二、出台《招商引资十条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并进行奖励兑现。

真正使更多的企业落户晋城,吸引更多的引资人为晋城引进更多更好的项目。

  三、成立项目帮办部。目前已草拟帮办制度和流程,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服务领导、服务措施、服务责任,真正把帮办落到实处,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达效。

  四、国企改革工作。晋城市国源贸易有限公司自2018年启动国企改革工作以来,期间遇到职工上访、账目不清等种种问题。我中心分管以后,提出严格程序、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在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障职工权益的原则,最终晋城市国源贸易有限公司在2020年12月31日在省产权交易中心以10632529.18元的价格成功摘牌,溢价410万,溢价率62.77%。

  五、市丹河新城暨重点产业项目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硕果累累,共签约69个项目,投资额达到1295.16亿元。

  六、2020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期间,成功组织康养产业项目路演推介,并在大会高峰论坛上组织了21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584.82亿元,晋城市现场签约13个项目,总投资额473.94亿元。

  七、大力开展区域合作交流。举办了“沿黄河中原城市工商联暨民营企业合作交流会”,参加了中原经济协作区第二十八届市长联席会议;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上海客商组团赴我市考察后达成多个项目合作意向;与40余家山西异地商会和异地山西商会及其他的行业商协会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

  八、晋城市贸促会揭牌成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地方贸促会组织机构建设,晋城市贸促会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揭牌。

  九、成功举办“寻找美丽晋城推介人”“金点子”大赛。“寻找美丽晋城推介人”大赛吸引了全市数百名选手参赛,决赛网络直播点击量高达161.2万次,把“宜业·宜居·宜游”“晋善·晋美·晋城”的形象传播得更远。

  十、举办2020年网络招商推介会,网络点击率10余万次,是我市在抗击疫情特殊时期开展“不见面招商”的创新举措。

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一、“三洗六见”拉动城市颜值。对管辖范围内的树木、绿化带进行了冲洗,共计冲洗树木174810株次,冲洗绿化带134180米,清理绿化带垃圾290.5吨;对现有公园、广场、河道、游园进行了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

  二、增花添彩展现城市魅力。扎实开展了“增花、增彩、增色、增景”工作,共摆放鲜花217万余盆,补种地被20万平方米,补栽各类乔灌木32万余株,新增立体绿化、微景观建设39处,便民设施195余处。

  三、提升品质喜迎两次盛会。圆满完成了全省城市工作现场会和康养大会绿化任务,对相关公园和城市主要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共种植草坪约22万平方米,补植补种乔灌木7万余株,摆放花卉235万余盆。

  四、全力以赴打赢创文决战。全员上岗完成了17个点位和33条道路的创建任务,累计制作安装公益广告牌2894块,参与主次干道责任分包值班服务总时长1000余小时,为晋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园林力量。

  五、技能大赛展示园林风采。

2020年9月底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了晋城市园林系统职工技能大赛,来自全市园林行业的干部职工200余人参赛,为市民百姓送上了丰富的国庆视觉大餐。

  六、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将“党建红”与“园林美”有效融合,通过突出“党建+管理+阵地+服务”优势成果转化,打造了“先锋园林、生态惠民”党建品牌,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全面提升。

  七、响应号召助力疫情防控。

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同时常态化抓好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环境整治、消毒消杀等工作,确保市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八、推陈出新保障群众利益。针对因外力造成的游园意外事故,所属12个管护单位全部购买了公众责任险,实现了全覆盖,建立了公众安全利益与保险补偿的良性互动机制。

  九、主动担当服务高铁绿化。为了配合高铁站按期通车,我中心主动作为,承担了高铁站前广场绿化、丹河快线绿化、太岳街绿化等任务,并按照时间节点圆满完成。

  十、重点工程完成序时进度。

时家岭公园建设工程已完成工程拆迁征收等工作;泽州公园提质工程已基本完成方案设计,预计2021年开工建设。

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一、在全省率先推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3条措施。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措施,组建复工复产“中小微企业办公室”,先后投入161个工作组、515人开展入企服务,一个月内推动复工复产企业1969家。

  二、省定“小升规”指标完成率居全省第二位。2020年省定“小升规”考核指标46家,到10月份,“小升规”企业完成59家,年底达到72家。

  三、“小巨人”企业首次跻身国家队。

2020年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家,其中4家“小巨人”企业跻身国家队,树立了高质量发展标杆。

  四、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省领先。2020年新培育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保有量3家,分别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保持全省领先。

  五、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年度目标实现翻番。

2020年民营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目标20家,年内完成43家,累计达到129家,进一步夯实了我市民营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基础。

  六、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千人大会。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出台了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文件,奖励了“236”行动计划转型项目及入园发展项目,进一步营造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七、在全省首家推进服务平台改革。

设置政策服务、专业服务、市场信息、创新生态、项目申报、经济动态六大板块,面向企业需求,聚集要素资源,打造网上商城。

  八、在全省首家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中小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与长三角地区和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首批向14家技术型、创新型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

  九、在全省首家建立民营企业投诉机制。成立了市民营企业投诉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晋城市民营企业投诉机制》,首批办理落实16家企业35个难题,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十、民营经济创新生态小气候初具雏形。筹建长三角科技资源晋城博士工作基地,发布转型项目70项;建设科技服务驿站,对接省内外39所高等院所和科研院所,组织10多场院士博士专家线上线下互动行活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余个;开展“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示范点建设,科技赋能企业,打开创新发展新局面。

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一、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晋城珐华产业高层学术研讨会。2020年12月5日,在我市举办的全国首届珐华高层学术研讨会,是我市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并入选晋城市年度最有影响的10件大事之一。

  二、2020年市城联系统经济指标排名全省第一。

全系统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55亿元,工业增加值30.5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4.24亿元,利税8亿元,经济总量突破全省城联系统的40%。

  三、全省首个地市级出台《关于加快工美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工美发展,对龙头企业、电商换市等项目给予支持。

  四、市政府首次命名百名工艺美术大师。

市长王震为其颁发工艺美术大师证书,极大地提升了大师自豪感和创业热情,有效带动行业发展。

  五、首次编制规划《晋城市工艺美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围绕“中国珐华之都”定位,通过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快产业特色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六、成功叫响“山西三宝”中国珐华之都·晋城第一品牌。

大力扶持珐华龙头企业,积极推动珐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评审命名20多名珐华琉璃专业市级大师,通过多媒互动,进一步彰显“山西三宝”新的引领力。积极组织全市工美产业拳头精品参加“金凤凰杯”“百花奖”等国家、省级展览比赛,获得各级奖项30余个。在2020年首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上,晋城珐华和澄泥砚双双夺得金奖。

  七、创建“两星一旗、振兴城联”党建特色品牌。

在全市建党99周年暨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全市5家先进典型之一,向全市推广了市城联社党建经验和做法。

  八、首次实施工艺美术大师素质提升工程。

组织全市工美艺人到太原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培训交流,积极推进中国美院等实训基地落户晋城,有效拓展工美大师发展视角和创作思维。

  九、全省首批建成县级工美主题展馆。全省第一个以工美文化为主题的古泫工美文创园向社会开放;珐华文创园正式开园;阳城系列工美主题馆珐华馆、琉璃馆、轻工业文化馆、工艺美术馆相继开馆,泽州工美馆即将完工,陵川、沁水工美展馆项目也已列入规划。

  十、建设文明、和谐、书香、奋进机关,全力打造文明、和谐、奋进、幸福机关。

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一、综合改革经验在全省总结推广。创新打造了“土地银行”这一全省领先的综合改革典型,该经验被学习强国、山西日报、中华合作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20年11月6日,副省长王成对此作出专门批示,要求在全省总结推广。

  二、全省供销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20年12月21日至22日,全省供销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暨服务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供销社四项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做法受到观摩学习。

  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提档进位。

全省重点考核的商品销售和利润两项指标增幅分别达39.6%和40.2%,超出省定目标24.6和25.2个百分点,排名由去年的全省第9和第11位提高到今年的第4和第6位。

  四、战疫情备春耕彰显供销人担当。疫情期间,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农资调运,完成农资销售2.26亿元,同比增长26%,发挥了为农服务国家队作用。

  五、抗疫保供助力消费扶贫。

成功举办2020晋城特优农产品“走出山西网上行”和开展“晋材晋用进供销”活动,助力消费扶贫,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六、项目建设助推转型发展。在市区凤台小区实施垃圾智能回收分类项目,可回收分拣中心建设列入我市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重点任务。

  七、烟花爆竹“五禁”任务圆满完成。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圆满完成了下属企业——市世晨烟花爆竹有限公司烟花爆竹“五禁”工作任务。

  八、“一统五讲”擦亮党建引领新品牌。

打造“一统五讲,供销起航”机关党建品牌,建立“三亮三法三考”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

  九、“双创一行动”打造和谐新供销。

扎实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和文明单位标兵创建,组织开展“挺纪在前,主动作为”百日行动,推动干部职工作风转变和能力提升。

  十、驻村帮扶取得新成效。结对帮扶村—泽州县犁川镇司街村被评定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

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

  一、减贫任务扎实完成。陵川、沁水两个贫困县摘帽,全市2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227户63059人全部达到现行脱贫标准。

  二、防贫举措落实到位。

持续抓好动态管理常态化,用好致贫返贫预警办法和“1+5”脱贫综合保险,出台《关于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干包户、人盯人,脱贫监测户977户2317人和边缘易致贫户317户775人全部采取预防性措施,解除返贫致贫风险。

  三、克服疫情影响成效显著。

出台《关于疫情期间支持脱贫攻坚十项政策》,全市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总数达到2019年的111%。开展“千名干部入企帮扶活动”,开展扶贫产品减滞促销工作,完成消费扶贫4亿元。

  四、“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

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均有保障,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扶。

  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面推进。全市51个集中安置点的入住、拆除腾退等工作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配套。

安置点群众吃下了“定心丸”,过上了新生活。

  六、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贫困村普遍建立起“五有”产业扶贫机制,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光伏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社会扶贫较快发展,群众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七、贫困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贫困村全部实现了通水、通路、通电、通网、通班车,解决了多年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一批贫困村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了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发展新路。

  八、党建引领促脱贫效果明显。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党员带头干扶贫,成立脱贫攻坚决战指挥部,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严肃帮扶纪律,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六大行动”“十个清零”行动,涌现出了陵川县台北村郭子涵女承父业等感人事迹。

  九、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稳步衔接。利用全国康养大会的契机,把贫困村用“百村百院”特色康养村建设和“太行一号”风景线串联起来,涌现出陵川县松庙村、浙水村等旅游康养的“标杆村”“网红村”,贫困村农民发展思维出现了“革命式”转变,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十、考核监督体制蹚出新路。

出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奖优罚劣,激励约束并重,有效激发了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性,为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执行、可借鉴、可推广的好经验。

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一、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中“出政策”。市政府大力支持农机化事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为全市农机化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在推进农机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中“强引领”。智慧农机项目作为市政府疫情期间促进农民增收举措,列入了全市“数字经济”示范应用集成项目。我市作为全省智慧农机建设2个示范试点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大中型农业机械智能监管全覆盖。

  三、在推进主粮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补短板”。以开展农机化综合示范县创建为牵引,重点推广无人植保、粮食烘干等新型高效机械300余台,全市小麦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8%,玉米机械化水平达到了75.1%,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75.5%。

  四、在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中“增效益”。围绕果园管护、蚕桑、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行动,机械化生产效率较人工提高10—20倍,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五、在普及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处理技术中“加力度”。全面推行了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等绿色作业模式,全市实施深松整地作业34.7万亩,完成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160万亩。

  六、在培育农机服务组织中“提质效”。

持续开展农机示范社场户培育活动,扶持有规模、较规范的农机合作社开展基础设施和智能化建设,全市农机合作社达到201个,经营收入达1亿元,农机社会化产业逐步形成。

  七、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求便民”。

针对疫情特殊情况,年初快速下达购机补贴专项资金,大力推行手机APP补贴申请模式应用,并实行年度更替不停网,全年扶持1398户农户购置2148台农机具。

  八、在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中“全覆盖”。

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200家农机合作社,全方位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九、在组织开展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提素质”。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了全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全省农机操作手技能大赛中4人位列十强,团体获全省第二名。

  十、在推动机关党建与农机业务融合促进中“创品牌”。

创建“田间日·农机行”党建品牌,将全年急需解决的农机业务问题,按农时农事设计工作预案,党员同志都冲锋在前,真正解决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

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一、开展以“转型升级、兴牧惠民”为品牌,以“三抓”“四创”为主要内容的精品党建创建活动,推动党建和畜牧兽医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二、生猪生产实现快速恢复,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预计2020年年底全市生猪存栏116万头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生猪出栏165万头左右,同比增长近25%,生猪饲养量达到280万头以上。

  三、绿色畜牧业发展再创佳绩。高平、泽州、阳城、陵川相继荣获国家级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项目,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省领先。

  四、畜牧兽医领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全部建成,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利用率达到98%以上。

  五、兽医社会化服务水平取得新突破。推广启用34个“政府购买、部门监管、企业服务”的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建成25个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初步构建起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前沿阵地”;集中监测各类样品6.5万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90%以上。

  六、全面完成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抽样检测4332批次,覆盖六县78个乡镇、946个规模养殖场,未发现不合格样品;同时成功筹建晋城市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通过了成熟蜜、肉羊两个地方标准,有力推动全市畜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七、成功举办山西省2020年度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地市农业农村部门100余人现场观摩。

  八、基本完成晋城市畜牧兽医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市畜牧兽医服务搭上“互联网+”快车。

  九、畜牧兽医系统郎淑妮、原伟鹤两名选手在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双双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

  十、坚持贯彻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积极构建畜牧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畜牧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本文关键词:米乐M6官网,mile米乐m6,米乐m6官方网址

本文来源:米乐M6官网-www.hfhuadun.com